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五章 军事前哨  (第1/1页)
    天涯海角,位于琼州岛崖山,距县城也就二十里地,背对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    当然此时的天涯海角也不叫天涯海角,甚至两个正式的称呼都没有。    就是一处有几块大石头的普通沙滩而已。    海湾沙滩上大小百块石耸立,沙大大小小足有百多块。    不过此时的石块上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石刻,就是一块块光溜溜的蛮石。    天涯海角最早的石刻,是清代雍正年间崖州州守程哲所书,勒石镌字“海判南天”,这也是天涯海角最早的石刻。    但既然大司农来了,这天涯海角的石刻历史自然也要大大的提前了。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是个潇洒飘逸的硬笔字,被交到从县城请来的老石匠手中。    选了其中最大最显眼的一块石头。    “就这里了。”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俞青山看着王教授的亲笔题词轻声念了一遍,显然有些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教授,这是何意?可是以此抒怀,激励后人去征服眼前这茫茫大海?”    “也可以这么说吧。”    这句话可是华夏民族自演片战争后再次崛起的奋斗史,现在用来激励后人去征服这茫茫大海,倒也贴切。    谈话间,不远处传来叽叽喳喳的嬉闹声,抬眼望去,好一幅香艳活泼的美景。    俞青山几人转头看了一眼,顿时满脸红晕,赶紧重又扭过头,逃也似的窜进了后面的小树林。    其他人倒还好,即便是在海边嬉水,也裹的严严实实的。    就自家那婆娘,这也太不象话了。    一袭丝质短裙,露着两条雪白细嫩的大长腿,上身也是足够的清凉,一袭束腰吊带短衫,肩上披着一块薄薄的丝巾,修长白嫩的玉臂露在外面。    头上顶一大草帽,那副墨镜,也不知道是从哪搞来的,竟然还像模像样。    这身装束,在后世倒也是非常不同,甚至算得上保守的泳衣。    可这是哪里呀,这可是女人连个脚都不能露的古代。    你要穿的清凉,等会将这片海滩清空了也就是,想怎么清凉都行。    可像现在这样大庭广众的就有些不象话了。    于是,王大司农很严肃的把眼一瞪,就朝着那些莺莺燕燕的方向走去了。    其余一些小娘子见大司农过来,远远的行了一个礼,就转身给跑远了。    虽然裹的也算严实,但也是见不得人的。    只有自家那婆娘,没事人一样,还张开双臂作出拥抱的姿势,曼妙的身材曲线显露无疑。    太不像话了,必须严厉的批评教育。    于是,片刻之后,两人便并排躺在了沙滩上放置的躺椅上吹起了海风。    一人捧着一个大椰子,惬意至极。    “你那墨镜,给我也搞一个。”    “你也要?”    还玉说着把墨镜递给了身边的男人。    王浩架到鼻子上一看。    好嘛,啥都看不清楚,这是白白糟蹋了两块上好的宝石。    手工打制的纯银镜架,镶上两片祖母绿宝石打磨而成的镜片,造价不菲,却做出了这种玩意。    “我说,回京之后,你也向皇帝讨个开国公开国侯什么的当当吧。”    “做什么?这种虚职又没啥鸟用。”    “听我爹说,封了爵之后,就基本上不会有实质性的差事给你了。”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可以过上安心养老的清闲日子了。    “再过几年吧,这东西又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到的。”    “再过几年是几年?老头子说了,你这是在胡搞,虽然多少有些功劳,但也不能避免动到一些人的利益和底线,将来清算起来的反噬也会越大,让你仔细想想清楚。”    “唉……老头子的眼光到底是还是有时代的局限性呀。”    “怎么说?”    “这些事情,我早就想过,自然也会留一手,无需多虑。”    “切,神神秘秘的,我也懒得打听这些事情,总之你自己注意就是。”    这些事情,也确实不需要她关心,这是二十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从来不会有错。    “还有,在这附近挑块地。”    “造房子?”    “嗯,冬天还是来这里过比较舒服。”    “你就得了吧,一来一去两三个月,还想在这里造度假别墅。”    显然,这也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想法。    “唉我说,咱们这辈子还能坐上火车不?”    飞机肯定是没指望了,因此,还玉想的,也就是能坐上火车,经常来这里度度假。    “用极端的一点的法子,还是能办到的。”    “要多极端?”    “非常极端。”    至于要极端到什么程度,才能造出一辆蒸汽火车,王浩自己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或许是把欧亚大陆上的资源都集中到一小块地方上来吧。    接下来的月余,令人在崖州附近建了一座巨大的白色灯塔。    又在灯塔边上设立了一个军事前哨战,营房校场设备齐全。    前哨战边上,还有一处专用的军港,新的水师战舰也要继续打造。    军事前哨战从择地到建立,都是王浩亲手cao办的。    包括里面的人员安排,也花了一番心思,当然这其中也肯定夹了不少私货。    就像还玉说的,后路什么的,总要留几条的。    虽说大宋的国策是相当温和的御下政策,并不用担心有一天会被清算,即使被清算,基本上也是来这琼州岛度假。    但一码归一码,若真有那一天,当然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血被人一点点蚕食干净。    那些新加入水师的前海盗,如今也已经稍微有了一点军人的模样。    每日列队跑步,喊口号唱军歌,汇报长官说报告。    他们以为,大宋的官军就是这个样子的,当然就应该这么做。    还别说,看上去还都挺神气的。    至于战船上的训练,对这些旧海盗来说,那就更轻松了。    却也不轻松,因为现在有规矩了,什么事都要照着规矩办。    水师营头张泗踢了一脚队列中的一名小头头,怒斥道。    “站直了,要有站相知道不!经略使大人说了,咱是军人!军人的腰,一丝一毫都不能弯!”    而此时,在南印度大陆的故临新城城墙上,杨继业看着城外远处那密密麻麻,却没什么军姿的征讨大军。    眼中露出的,不是紧张与畏惧,而是满满的疑惑。    时隔将近小一年,久等不来的土著军队终于来到了故临城下。    很显然,这是一支前来讨伐入侵者的王师,而且是一支数量惊人的大军。    站在城墙上望去,各种五颜六色的军阵,几乎一眼望不到边。    粗略估计,人数至少也有十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