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二章 家乡味道 (第1/1页)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远不是那么回事了。 但其实炒失败了也没什么大碍,手艺的好坏,区别只是味道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点。 除非一个不小心给炒糊了,那才是彻底的失败。 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糊,或者差一点火候,其实也还是可以食用的。 没办法,本来就是实验性质的,要求不能太高。 能勉强凑合,就足够了。 就一小碗新芽,还分成了两锅来炒,手忙脚乱加上七嘴八舌。 炒制过程中,王浩还与还玉发生了严重的争执。 “我看差不多。” “再等等,颜色还没变。” “你这锅做的不够好。” “我这锅是全城有名的锅匠打造的。” “可以了可以了,再炒就糊了。” “再等等……” “可以了!” “这一道要用手去轻轻的捻。” “烫……!” “那我来。” “你手洗过了没有?” “洗了。” “再去洗洗,你刚才又拿过柴火了。” “柴火也是干净的。” “这是要用来喝的……!” “要捻,轻轻的捻,不是戳。” “我在捻,可是太烫,哎呀你能不能不要叨叨叨个没完。” 还玉举着锅铲,几乎要暴走了,哪有这样的人,比女人还会唠叨,一直说说说,还怎么专心的炒茶。 “快捻那个,那个糊了,快快……” “我知道,你能不能不要挤来挤去。” “那你让开。” “我不……” “你这颜色已经不对了!” “是这个锅太烫了嘛,你赶紧把下面的柴火取出来。” “早取出来了。” “可还是烫呀,要不要加点水?” “嗯加水,要不要再加点盐?” 果然是不靠谱的女人,就这技术,还要霸占着炒锅不放。 “你能不能有点常识?炒茶里面怎么能放盐?” 还玉差点被男人的幼稚言论给气笑了,果然是不靠谱的男人,什么都不懂,还要在这里一直指指点点,说个不停。 “可你这颜色已经不对了!已经糊了都。” “我觉得还行。” “你手都黑了,还行?” “那是锅灰。” “锅灰能有这股焦糊味?我都闻到了已经。” “都怪你……!” “这也能怪我?” “就怪你!再来一次。” “这次我来。” “你走开。我再来一锅,下一锅你来。” “没了,就剩这么一点了,你个败家婆娘,这么好的茶叶……” “你敢说老娘败家……” “这不是你最拿手的嘛?半斤重的刀鱼都能扔掉。” “那是我不懂嘛,你就会抓着那点破事不放。” “你不懂还霸着锅铲!” “你……!” 看着炒茶引发的战火不断升级,把边上众人都给看傻了。 在一口锅边挤来挤去,谁都不肯让一步。 这还是自己认识的大司农嘛,还有徐院长…… 他们甚至看到徐院长拿着锅铲往大司农的头上敲了一下。 如此吵法和如此炒法,两锅新茶果然不负众望的给炒成了糊糊。 还玉看着自己的两锅杰作,呵呵一笑,表示炒坏了也不要,可以用来煮茶叶蛋。 王浩闻言也是呵呵两声,继续吐槽女人败家,竟然用上好的明前龙井煮茶叶蛋。 难怪弯弯会说我们吃不起茶叶蛋,原来罪魁祸首就是你! 然后战火进一步升级。 正当两人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绣芸又从茶园里收了一晚新芽过来。 蹲到锅灶边,取出多余的柴火,重新生火点燃。 端来一盆清水把锅擦拭干净,待水汽蒸发之后,倒入那碗新芽,仔细的炒了起来。 王浩这时才回过神来,伸手想要接过绣芸手中的锅铲。 “我来吧……” 绣芸没有把手中的锅铲交出去,轻声说了一句,继续翻炒锅中的新芽。 “还是我来吧,你不懂……” “我知道的。” 看着绣芸的炒茶动作,好像的确是要比自己熟练不少,于是只好让她继续,不再插手,只在一旁作适当的指点。 一道指点,还有还玉。 不过两人的指点好像被完全无视了。 熟练的翻炒,然后换到二青锅中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动作轻柔熟练,几乎每一个嫩芽都被有条不紊的照顾到。 看着绣芸无比熟练的炒茶动作,王浩都看的呆了,原来身边还藏着一个炒茶的老师傅?不禁好奇问道。 “绣芸?你是什么时候学会的炒茶?” “蝶儿最喜欢吃那种锅贴瓣儿和炒豆子,我看跟这炒茶也不差多……” 绣芸低声答了一句,手上动作不停,用手掌将嫩芽覆盖住,然后快速的一抹,又立刻松开,锅中的茶叶开始发出一阵阵的清香,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王浩与还玉俩人听了绣芸的话,老脸不禁双双一红,略显惭愧之色。 确实如此,自从有了绣芸这个无微不至的娘亲之后,自己两人的确都几乎成了甩手掌柜,连小蝶最喜欢吃什么都几乎要忘记了。 面红耳热之际,又见绣芸把锅中的茶叶顺势一抄,一整盘茶叶就被盛到了瓷碗中。 “好了好了好了,大功告成。” 看着瓷碗中那一碟刚出锅的色泽光鲜,清香扑鼻的嫩芽,王浩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 “老关,快把咱家那传家宝取来,先泡上一杯尝尝。” 老关哎了一声,随即从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取出几个搪瓷杯来。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搪瓷杯,也是万家集团刚刚新研制出来的新鲜玩意,做了几个专门用来泡茶喝的。 搪瓷又称珐琅,是将无机玻璃质材料通过熔融凝于基体金属上并与金属牢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复合材料。 说实话这珐琅工艺其实也不是工坊里研制出来的,不过只是稍微作了一下改进而已。 搪瓷起源于玻璃装饰金属,早在古埃及时期就已经出现,其次是希腊,大约在公元六世纪时,又在欧洲出现了嵌丝珐琅、剔花珐琅、浮雕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等珐琅工艺。 只是这珐琅工艺出现在华夏土地上还是属于比较年轻的工艺,不过也已经有两百多个年头了。 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开始流传,到目前为止,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工艺品。 只不过都是瓷器珐琅,铸铁珐琅由于冶炼技术的限制,至今也都还没出现过。 除了大司农手上的这几只。 看外表模样,除了没有在搪瓷杯的外壁写上那几个无比熟悉的红字外,与后世那些最普通的搪瓷杯并无二致。 这几个玩意儿,可是宝贝,用这个茶杯泡出来的茶,那才叫茶。 所以,就像王浩说的那样,这几个杯子,可是要当成传家宝来使用的。 “哇哇哇……!对对对!就是这个味!” 刚刚尝了一口,还玉就激动地大叫了起来,感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实在是太想念这个味道了。 这是家乡的味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