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两小事 (第1/2页)
在杭州府的这几个月里,除了打理市舶司和钱庄以及开办剧院的事情外,这段日子里,还发生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吴清平家的炒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并开始在城中流行起来。 在很多人的家中及一些茶楼酒肆内,已经有两种茶可供客人选择。 不过这品茶的方式,却似乎走歪了,并没有像王浩之前预料的那样,砍个木桩子,再烧个紫砂壶,一小口一小口的品。 而都是像大司农那样,捧着一个大号的搪瓷杯子,时不时掀开杯盖吸上一口。 这真的是标准的上行下效啊!民间甚至还给这种炒茶取了一个别名:司农清茶…… 之所以会有这个别称,自然是因为这清茶是大司农发明的。 王浩不知道人们到底是真喜欢喝这种炒茶,还是只是因为赶个时髦,不过对清茶的某个评价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那就是喝清茶不会脑仁疼,这个评价非常中肯,掺入了各自香料的茶汤,喝多了确实脑仁疼。 回味也不错,还说什么清茶入肚,口有余香,因此,尤其受到那些文人sao客们的追捧。 还美名其曰,人生在世,就当如这一碗清茶,清澈如水一碗茶,淡泊名利一点绿。 一点绿说着说着就给说成要带点绿了……这给传的,都让人无法直视这清茶了。 当然清茶之所以会迅速的风靡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冲泡简单。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廉价的酒楼饭馆之中,客人来了,抓一把茶叶往茶壶里一扔,倒上开水就能端上去了,比之前的茶汤不知要简便多少倍。 当然也有尝试往清茶里面加入其他调料的喝法,就与之前煮茶汤的方法差不多,又加红枣的,又加枸杞的,甚至还有加鸡蛋的。 还玉就在夏至那日煮了好几大锅的鸡蛋茶,一大早就开始煮了,煮的整个大宅都茶香四溢,直闻的老关他们那帮汉子瑟瑟发抖。 私下里议论,这味道,虽然闻着香,可那茶水,乌漆麻黑的,跟那熬成汤的重要似的,还能喝嘛! 而且还一煮就是好几大锅,一会肯定是要分给全院的人喝的,指不定每人还得分上好几碗。 一想到这里,众人的肚子就感觉一阵阵的痉挛,一致认为,今天怕是要遭罪了。 当然最后肯定也没有让他们喝那黑乎乎的茶水,而是每人分到了一个茶叶蛋,美味到让人难以忘怀的茶叶蛋。 夏至吃蛋,石板踩烂,夏至嘛,当然是要吃上一枚鸡蛋的。 王浩不知道这夏至吃蛋斗蛋的习俗起始于何时,反正此时是没有的。 此时的人们在夏至的时候,吃的是那种用掺着豆子的面饼,还有野外挖来的年青混合面粉裹成的年青角。 这夏至的风俗倒也算是大同小异,每家都会做上一些有当地特色的吃食,而且都会把这些吃食分发给亲朋好友,以及街坊邻居们。 还玉煮了好几大锅的茶叶蛋,当然也是拿来分的,每个人都会有一枚,也只有一枚。 连鸡蛋都属于奢侈品的时代,能吃到一枚茶叶蛋,能回味好一阵子,而且这种新发明的美味小吃,也为剧院增加了一种特色小吃,虽然贵了些,但吃得起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第二件事,经过护卫们的多方打听,终于在杭州城内的某条小巷子里,寻找到了一个张姓的磨剪刀艺人。 磨剪子镪菜刀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职业,而且这门手艺至少还能流传一千年。 犹记得在前世时,还是光着屁股满街跑的年纪,就经常听到有一个戴着绍兴毡帽的黑瘦老头走街窜巷,时不时喊出那一声悠长绵软的:磨剪刀哉…… 这是一种被镌刻在童年记忆中的声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然后渐渐的,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就再也没有听到过那一声磨剪刀哉。 家里的剪刀越来越多,光给女儿用来裁纸的剪刀就有好几把,磨剪刀哉的声音却再也没有听到过。 时代在前进,有些古老的职业,终究会消失,但有些风俗,却能更久远的保持下去。 尽管在后世时,那剪刀早已经是一件最普通不过的家用物什,随处可见,功能也变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