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驸马_第20章 应对之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章 应对之策 (第1/1页)

    薛文誉招来一名监工的小吏,向对方打听了一下情况。

    这个小吏倒也没有隐瞒,带他四下看了一圈,三言两语就说清了这其中的利害。

    原来,在公主府中,有一条流入玉液池的“灵溪”。

    按照工部官员的设计,“曲水流觞”建好后,会在这条溪流上引出一条暗渠,使溪水能够流入假山下的石缝中。

    水流从石缝中流出,源源不断的流入凿刻好的木槽中,再顺着围绕木槽流入荷池中。

    然而,在引水的时候,工匠却发现了致命的问题。

    由于计算失误,假山脚的地势比灵溪高了不少,导致暗渠引来的溪水,根本流不到假山的位置。

    这下,负责督建的苏涣慌了神,赶紧召集工匠想办法解决,但除了将假山推倒重建外,根本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

    无奈之下,苏涣只好去请示琳琅公主,说要不就将就着用,反正曲水流觞也只是夏季偶尔用用,到时候可以直接让下人提水往下浇……

    不提还好,一提这个建议,琳琅公主顿时大发雷霆,当场就要把砍了,吓得苏涣连连求饶,说是他要去请示上官,看有没有别的办法,琳琅公主这才放他一马。

    回工部后,苏涣将此事禀报后,自然被姜珞臭骂一顿。

    但他也不好做主,只好再次上报,一番折腾,此事摆在了吕元正案头。

    敕造公主府,按理说户部应该要拿一半银子的,但朝臣皆言天下百姓正受饥寒之苦,皇家建筑不宜建造太过奢靡,断然拒绝了李徽要钱的提议。

    李徽气的差点吐血,但又对大臣们无可奈何。

    正巧这时,前户部侍郎周文利贪墨赈灾粮饷引发民变,李徽长期积压的怒气终于爆发,连下三道旨意催促,终于将这个贪得无厌的蠹虫法办。

    而李徽也借题发挥,将从周文利家中抄没的六万两银子充公,再咬牙从自己内库中挤出积攒了数年的私房钱,合计十万两,用作琳琅公主府修葺扩建。

    朝臣们对李徽的做法全都保持了缄默。

    没办法,谁让他们中出了个猪队友,给了李徽一个神助攻呢?

    不过,修建公主府还是得由工部来办,在吕元正的授意下,负责预算的官员是拼命的提高造价,想尽量多克扣一些银子,大有将李徽薅秃噜皮的态势。

    所以,琳琅公主最喜欢的“流觞园”,就被算出了五千两的造价!

    如今,这园中的景致出了问题,又是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工部几个堂官无奈之下,只能用退银子的方式,让琳琅公主息怒。

    但是问题来了,这处“流觞园”真实花费也就三千两,按五千两退的话,那工部肯定亏出血。

    所以,在吕元正的吩咐下,苏涣就去公主府提交了赔偿两千两的方案。

    虽然这里没有了水,但假山还是能看看的嘛!

    然而,对于苏涣的提议,琳琅公主根本没有半点动心,直接就提剑砍了上去。

    好在苏涣已经有了准备,连滚带爬的就逃出了公主府。

    在当天,他就向吕元正递交了辞呈,一溜烟的逃回了老家……

    在南苑苦思冥想了半天,薛文誉渐渐有了计较,脸上不禁露出了阴险的笑容。

    敢算计老子,就让你们赔了夫人又折兵!

    十一月七日,入冬以来第一场雪终于落下。

    一大早,驸马府中就迎来了几位客人。

    “王秀才,你们来的正好,公子正在前堂等你们呢!”郑栓领着几人入府,边走边回头道。

    这几人正是小王村的王正宇和四个村民。

    昨天,薛文誉就派人给他们捎了信,请几人来一趟驸马府。

    因薛文誉并没有提到邀请的原因,他们心中未免有些忐忑。

    进了驸马府,见到这气派的大宅子,一行人看的是眼花缭乱。

    王正宇还好些,毕竟见多识广,倒是还没觉得惊讶。

    而那几个没见过世面的村民,此时眼睛都看直了,一个劲的咂嘴,说这宅子真是太气派了。

    前堂,薛文誉正翘着二郎腿,正闭着眼悠闲的品茶。

    王正宇走入堂中,躬身下拜道:“学生见过恩公!”

    身后几人也有样学样,跟着见礼。

    薛文誉睁眼,见是他们到了,脸上浮现起惊喜的神色。

    “大家都是熟人,就不要见外了,要我说,这大冷天的还让你们舟车劳顿,不会怪我吧?”薛文誉笑着问道。

    几人连道不敢。

    客套完毕,薛文誉开门见山,对几个村民道:“这次请你们几个来,是想给你们找个差事……”

    随后,薛文誉就将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

    听完后,几个村民都是一脸的喜色,光是做一架筒车出来,就能得二十两银子,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虽然驸马对这架筒车的要求很高,但只要多费些时日,做的精美些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吩咐郑栓将几个村民安顿好,薛文誉这才转头看向王正宇。

    先前听薛文誉和村里几人谈话时,他就一直在琢磨驸马叫自己来的用意。

    虽然他也是小王村人,但根本不会什么木匠手艺,在造筒车这件事上帮不了什么忙。

    “不知你日后可有什么打算?”薛文誉亲手斟了杯茶递到王正宇手中。

    王正宇谢过后才道:“学生打算再用功一年,参加明年的乡试。”

    薛文誉点点头:“不错,遭逢大难还能不忘初心,这才不负妻子对你的殷切期盼。”

    “这也正是学生之志!”

    “经济上可有困难?”薛文誉想想问道。

    王正宇犹豫了片刻,道:“恩公相赠的银两还剩些,省着点用应该够用到明年了。”

    薛文誉看他神色,估计他手中的余钱不多了,读书人除了穿衣吃饭,购买笔墨纸砚花费也不会小,这点他是大有体会。

    斟酌了片刻,薛文誉道:“我最近想请个幕僚,不知道你是否有兴趣?”

    王正宇吃了一惊,摇头道:“学生恐难胜任,耽误了恩公大事那可就百死莫赎了。”

    “也不是什么难事,除了帮我处理些案牍上的事物,就是宾客上门时,我不在的话替我支应一下,不必急着回答,可以慢慢考虑。”

    王正宇皱眉沉思起来,倒不是自己矫情,看不起这个差事,而且觉得薛文誉这种身份的人,结交的都是些非富即贵的大人物,自己一个小小的秀才,怕是应付不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薛文誉邀请他做幕僚,也有提携之意。

    若接下差事,日后定能拓宽人脉,这对以后秋闱乃至春闱都大有裨益!

    想到这点,王正宇激动的不能自已,忽然一揖到地,颤声道:“日后请恩公多多指教!”

    薛文誉也笑了起来,他认识的读书人里面,就王正宇知根知底,有他做助手,自己的就能轻松不少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