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董卓之子_第三百一十一章 前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一章 前线 (第2/2页)

们先收拾吧,我就在这里等着,随我一起回去!”董杭说了一句,正巧周庆匆匆折返了回来。

    “大将军,河东郡急报!”董杭顺手就拿过竹简,看着宋宪说道:“宋将军,你们都帮忙。”

    “是,公子!”

    董杭走了出去……

    “何事,你直接说吧。”

    “河东郡有人叛乱,卫夫人强势镇压,叛乱现已平息!”

    董杭冷哼一声,这是有些世家和黑山军勾结惯了,趁自己不在叛乱。

    要不是他们,董杭还真想不出还有谁。

    “传命河东郡,只要证据确凿,有敢勾结黑山军的,斩!”

    “是,大将军。我这就往河东郡给夫人写急信。”

    “他们这是非逼着我拿他们开刀不可。”

    “他们以为公子不敢动他们。”

    “那他们可真想错了!”董杭冷哼一声,董家有了卫家的支持,动了他们又如何!

    这是敲山震虎!

    半个时辰后,回府!

    就是原第五城的将军府,董杭将李意和他母亲送到了曹静那儿,他便来了吴忧这边。

    吴忧早己睡了,董杭自己躺下,这睡到床上,才感觉到困,连续好几天都没有睡好。

    董杭缓缓闭眼,而吴忧也在这时候侧了个身!

    “你不是已经睡着了吗?”董杭也没有睁眼。

    “这连续几天是你困又不是我困。”

    “那你计划说什么?”

    “我想我女儿了,我看看你不行吗?”吴忧说道。

    “我还以为你要说你想我了,结果是你想你闺女了,放心吧,雪儿在郿坞,肯定会比我们过的好,我们这睡都睡不安稳,这等有空啊,咱俩再生个儿子!”

    “再说费话,你给我滚出去。”

    “行了行了,我也睡了,昨天总共睡了一个时辰,对了,这今晚啊,我收了一个义子,这小孩小小年纪有大志向,大毅力。还有几个小孩,等他们再长大一些,我就给他们找个老师,好好的管教管教,别让将来无法无天。”

    “你还知道管你儿子,那你要无法无天,谁来管你呀。”吴忧冷哼道。

    “没人管我呀,没人管我是因为我爹不管我,可他们的爹,我要管他们啊。”董杭闭着眼笑道。

    “那这就是你无法无天的资本吗?”

    “切!”

    反正董杭的意识已经开始犯迷糊了,吴忧后来说点什么,他也没听清,一觉睡到天亮。

    哪怕不是自然醒,但也还是醒了。

    经过一夜的时间,李意他娘整整一夜难眠,这一切就像是做梦一样,到此刻,终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

    而李意,确如董杭见到的那样,依然是不卑不亢,目光平静的样子。

    能抵挡住财富身份所诱惑的,其必是有大志向之人。实际上,从此以后,李意母子定然是衣食无忧。

    而李意的娘,就留在了军医队伍中!力所而能及!

    董杭让李意留在了自己的车驾上,车驾上有竹策,而在这车驾之中,也能让李意更直观的感受。

    早上,大军离开第五城,开始进入豫州!

    ……

    ……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朗朗的读书声就在这午夜欢愉之声的背后,要不是董杭恰好路过这里,他根本就不知道在农家之中,还有小孩在努力的上进。

    嗯,这声音一听就是小孩……

    只是这年代吧,寒门学子入仕,难上加难!

    可是,董杭希望看到努力上进的样子,就像能看到这天下,哪怕支离破碎,也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会安定下来。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这小孩,挺上进的!”董杭脚步停留在这里笑了一声说道。

    “的确不错!”王艮往那有些残破的窗户上一望,这里已经是属于深巷。

    也只有他和王艮、周庆出来了,是说崔琰已准备前往长安的事,袁绍就是耳根子软,什么谣言都能听的进去。

    “好了,子书、周庆,你们先回去吧!”

    “是,公子!”二人一拜,直接退去,宋宪领着亲卫军还在董杭的后面呢,安全上自然是不成问题的。

    董杭并没有往前走,似乎于欢庆比起来,这孩童的声音象征着希望!

    “公子,你连续几天都没有休息,还是回去休息吧!”宋宪提醒道。

    “宋将军,不急,你们就在这里!”董杭说了一句以后,踏上了那个有些残破的台阶!

    从窗上的破洞去看,这小孩也就是五六岁左右。

    屋中连案桌都没有,这小孩就坐在地上,油灯都是极昏暗的那一种,还一种怪味从窗上的破洞散出。

    这是油质不纯的缘故,不过那小孩依旧在读着。

    董杭轻推了门,走了进去。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小孩的声音随着董杭的进来而停顿。

    “你是谁呀!”

    “我就是个路过的,这听到你的读书声,进来看看,你读的是什么书?”董杭慢慢的走近,也如这小孩一样席地而坐。

    “嗯,我读的是孙子兵法十三篇!”

    “你爹娘呢?”董杭从小孩的手中拿过了竹简,看了一眼,竹简上的字迹都有些看不清楚。

    “我爹早去世了,我娘到外面欢庆去了。”

    “那你怎么不去,你听外面有如你这么大的小伙伴,他们的欢笑之声。”董杭笑道。

    “这欢庆只是一时的,而我想看到的,是永远的欢庆。”小孩的目光中是一种纯真。

    董杭赞许的点了点头,看向手中的竹简一合说道:“你能背吗?”

    “能!”

    “那你还看!”

    “因为你看的每一遍,都有不同的理解,就像我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而看山又是山!”小孩说道。

    “不错,孺子可教,这当初啊,我也是一边打仗一边学兵法,兵之道、在于阴阳、虚实、奇正、兵者,诡道也!

    但是若不上战场,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董杭把竹简递还给了小孩。

    “我娘说我还小,等我长大了,我就去参军,平定天下。”

    “你的志气倒是不小,你叫什么名子啊!”

    “我叫李意!”

    董杭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除了兵法,还看什么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