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浣纱自苎罗(21) (第2/2页)
,必定是别有所图,有心掩盖。” 关无忘冷笑一声, “郎中令何必在此贼喊抓贼!若你清清白白,无端端的,何须去那关押罪臣的灭鸿别宫?” “今日所有朝臣都列位在殿,共同商讨对策,却只有你,不知所踪,一来就试图冤枉忠良,本官为圣上多番奔赴宫家,受尽冷眼与嘲讽,为陛下兢兢业业办事的时候,你又在哪里?” “是睡在你的英雄冢,美人窝里,还是急着贪敛财源,广纳门生,自立门户?” 郎中令一急, “你休得胡言!” 关无忘高声道, “陛下,臣要揭发郎中令私自抬高赋税,用赋税在皇宫外大修佛寺之事!” 元帝面色一沉,紧盯着关无忘。 关无忘道, “你们看好了,就是这个人,趁着陛下重病,神志不清之时,让陛下在一份密诏上盖了章,也是这个人,偷出一份宫中才有的皇帛,模仿陛下字迹,将一份密诏送往京兆尹处,致使京兆尹错收赋税,而大建佛寺。” 郎中令面色被气得通红, “关无忘,你不要含血喷人!” 关无忘道, “是不是,大家心里清楚,你们闻闻,郎中令身上是不是有一股子檀香味?” “众人皆知,万国寺向来以檀香掺入香火中,以之清醒凝神,郎中令大人,你不若说说清楚,你在这期间,是在哪里染了满身的檀香气味?又是为何要去,为何要留下这许久时间,以至于沾染一身檀香气?” 郎中令开口便要辩驳,却猛地止住话头,是陛下派他去灭鸿别宫,他若说了,陛下的心迹就必定会暴露,陛下从前弑君囚弟之事,决不能被人再联想到,否则,陛下多疑,一旦发怒,他必定项上人头不保。 关无忘道, “郎中令大人怎么不说了,是不敢说,还是心里有鬼啊?” “既然郎中令大人不敢说,那本官来替你说。” 关无忘道, “写圣旨用的黄帛乃是珍贵之物,绝不容易拿到,而此人偷得黄帛,宫中必然有人帮忙,而这个人,就是当今皇后!” 百官惊骇。 郎中令甚至一下子都没有反应过来关无忘在说什么。 关无忘道, “此人辱及君王,竟然公然与后妃,且是一国之后的窦氏私相授受,骗得窦氏给此人偷盗黄帛,而原因,是此人与皇后通jianian后,背主背德,日夜不安,于是多厢拜佛,祈求心安,最后,竟然起了歹念,要修剪一座大万国寺,就只是为了自己心安而已。” “陛下听闻此事时,尚且以为是一般的佛寺,再加上朝务繁忙,并未多管,后来我一时兴起,前去万国寺查收时,看见佛寺步步精巧,辉煌宏大,绝不可能是随意所建,花费银两更不可能在少数,那时,我才下定决心要去查一查,谁知,顺藤摸瓜,竟然就揪出来你与窦氏的jianian情。揪出你伪造圣旨的事实。” 郎中令看众臣看向自己的目光开始变得不善且难以言喻,急道, “关无忘,你胡说八道,血口喷人,我忠心耿耿,一心为陛下着想,你却这般侮辱忠臣,你说我与皇后娘娘通jianian,更是无稽之谈,你可有证据吗!” 关无忘嘲讽地笑笑, “这,就是证据。” 关无忘拿出一张从中间不规则撕裂的黄帛, “这就是百姓们从京兆尹处拿到的密诏。” “此诏内还有一诏,让京兆尹将免除赋税和让赋税加倍的事情都守口如瓶,试问,若是陛下,怎会这般需要躲躲藏藏,生怕别人知道半点消息?” “若非是你行苟且事,长安百姓怎会对陛下大失所望,以为那万国寺是为了云贵妃所建?从而说出那些诛心之言来!” 元帝闻言,眸中的情绪变了变,愈发深不见底。 郎中令几乎气绝, “你污蔑,污蔑本官,陛下,臣没有,臣没有啊!” 关无忘道, “是不是真相,自有陛下裁决,你一个jianian佞之人,有何资格在此置喙!” 郎中令道, “我知道了,你不过是为了掩盖你去过灭鸿别宫的事实,所以就栽赃陷害我!” “关无忘,你的算计真是步步缜密,步步缜密啊!” “陛下明鉴,关无忘必定是骗———” 话音未落,关无忘拔出侍卫的剑,一剑刺在郎中令的心脏上,狠狠地刺透胸膛,猛地抽出剑。 血溅了关无忘一身,绯色的衣衫颜色愈发鲜艳刺目。 众臣惊骇,狠狠后退,而郎中令指着关无忘,死死地瞪着眼,倒了下去。 关无忘扔了剑,道, “陛下,臣已将此jianian佞之徒斩杀于您面前,从此,您的声名就绝不必再担忧了。” 元帝走下高位,而几步蹒跚,险些摔倒,内侍忙扶住元帝,将一枚丹药塞进元帝手中,元帝忙服食了,逐渐耳清目明起来。 元帝上前,百官都看着元帝一步步走向关无忘。 却没人想到,下一秒,元帝竟脱下自己的黑色披风,披在关无忘身上,拍拍关无忘的肩膀, “朕素知爱卿厌恶污浊,朕之风袂,望可净此贼浊气。” 关无忘当着众臣的面,悠悠道, “谢陛下。” 关无忘拾起剑,随手一掷,合剑入鞘。 众臣战栗。 到底密诏是不是陛下下的,那万国寺是不是陛下下令建的,亦或是真的由郎中令欺上瞒下而建,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陛下被百姓唾弃色令智昏的罪名被洗脱,而皇后之前因瓮喻之事被百姓唾骂不止,如今,此言一出,这责任就与陛下毫无关系了,不是陛下调教国母妻子无方,而是窦氏自取其辱。 不是陛下刻意包庇而不处置,而是陛下要将一切都查得清清楚楚之后,一并治罪,毫无偏袒之心,更没有百姓流言中的不愿为民做主。 更重要的是,要拉拢宫家,间接谋害宫长诀的皇后就必须要下台,这是在表明陛下的态度,借此拉拢宫家,抬高宫家。 但关无忘此行,竟然真的敢带着文武百官的面,当殿斩杀一个朝臣,甚至还是有从龙之功的朝臣,一个地位颇高的天子近臣。 往后,谁又能知道,关无忘不会一言不合就对他们拔剑相向,就如现在一般,血溅当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