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雍德熹恭江山亡(25) (第2/2页)
覆水难收,祸无可避。 回来的一千人早已将密报传回鄞州,所有人都知道计划实施顺利,只是众人压下不言,未曾告诉姚远,打定主意要姚远清醒过来。 眼下,想来他们的目的是达到了。 这场战不能有任何闪失,若有任何闪失,满盘皆输,他们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西青京城中。 人心惶惶已是常态,名门望族纷纷增加府兵和暗卫,连皇宫之中,侍卫都多了不少。 看守城门的,京城四处巡逻搜查的,增加的兵士比之前足足多了十倍有余。 街上也少了许多人,正常人家大多闭门不出。 无人能确定大周隐藏在此的兵士会什么时候发动,更无人寻得那些大周兵将藏身之处。 有些时候,清清楚楚知道会有什么样子的后果不可怕。 未知的才最恐惧。 皇宫中,大臣跪坐, “陛下,昨日听说城门不远处又死了一户人家,事不宜迟,应该把派出到京畿准备前往大周的将士们调拨一些回来。否则不知还会有多少人因此而死。京城若亡,则一国难齐。” 启帝眉头紧皱, “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拿到朝堂上来说,死了人,就都是大周做的吗。草木皆兵,战战兢兢,可有西青臣子之风?” “臣知罪,但臣依旧觉得,该调派兵力回来。” 启帝一双眸子阴沉, “丞相以为呢?” 丞相忙道, “虽说是现在未曾搜到大周兵将藏身之处,可是之前大周灭那些望族之时,亦是看不出西青京城有多了许多人的样子,臣以为,大周必定寻得了什么藏身之所,只是我们尚未发现。现在,风平浪静,也不再见望族有被灭,大周兵将可能正在藏身之所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准备一举起事,现在没有危险,可是将来,必定难躲祸事。” 启帝揉了揉太阳xue。 御史忙补充道, “丞相言之有理,现在我们搜查风头正盛,大周肯定是害怕被发现,坏了大计,所以现在暂时再未有动作。但此时也正成了大周兵将养精蓄锐之时,到时候,一举突发,我们恐难以抵挡,调兵入城,实是良策。”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等附议。” 启帝放下手上的佛珠,面色阴沉, “太尉,如今可调多少兵力入城?” 太尉拿着象笏出列, “臣以为,如今大周不过不足二十万兵力,他们拨入西青城中,最多不过十万,而如今,我们有三十五万壮年兵,留十五万人在京城中,防止大周突袭,剩下二十万,去对抗大周在鄞州仅剩的兵力,绰绰有余。” 启帝道, “众爱卿以为呢?” 众人面面相觑, “臣以为不妥。” “臣也以为不妥。” 启帝凝眸, “何处不妥?” “臣等以为,鄞州处,也不过大周地界,能两相抵平都无谓,但是京城却是西青的命脉,十五万兵力,直恐难以应对突发情况。京城,可是容不得一点儿差错。” “陛下,京城若有任何闪失,纵使我们在鄞州打得再英勇,再占优势,都无益于西青。舍本逐末,实是不妥。” “臣附议。” 启帝道, “太尉,你以为,可还能再加兵力于京城?” 太尉拿着笏板,面露难色。 “臣…这……” 启帝道, “说。” 太尉道, “最多再拨三万入京,否则鄞州难守,青州难攻,拿下长安之日遥遥无期。当初,陛下可是说过要一统中原,若失了这个时机,只怕往后再难得此机会了。” 雍德熹恭江山亡 姚远冲入屋中,宫韫坐在榻上,静静地看着一张地图。 姚远急道, “将军。” 宫韫没有抬眸看他。 姚远跪道, “末将自知罪孽深重,祸及三军万民,自愿请罪,还请将军回到阵前,引领三军。” 宫韫依旧没有说话,外面风起,沙土飞扬,从贫瘠的土地里钻出的小草咬牙紧紧插在地缝里,不敢动摇半分。 粗糙的纱帐被吹得卷起来。 屋里,一坐一跪,沉默无比。 许久,姚远都未听见宫韫的回答,姚远拿出匕首,双手呈上, “末将愿以身赎罪,如今事情将将败露,若将军不出,勿说鄞州,大周亦将危。纵使千刀万剐,末将绝不会说一个不字。” 宫韫缓缓道, “姚远,你可知,宫锦死前与我说了什么?” 姚远面上惊诧,抬眸看宫韫。 宫韫的视线缓缓落在姚远身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