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肯和亲归去来(9) (第2/2页)
关系,反而会将自己的戾气与不满积于元帝身上。民间纵使已经对元帝失望至极,但却没有人明目张胆,且自发地要支持他人上位取代元帝,如今,民生舆论就只差这一步了。” 杨晟没有回答,关无忘悠悠道, “元帝无疑是强弩之末,在坊间的声势亦然。这么做,目的不是要让元帝雪上加霜,给元帝造成什么影响。而是让百姓失望到极点,到需要寻求改变与更迭的境况之中。从而,顺理成章地将信心放在名正言顺的储君,您身上。” 杨晟眸中已现思虑之色,关无忘继续道, “您如今小试身手,在民间拥有了一些声势,但这声势甚至还远不及宫楚两家,您难道愿意在即位之后,忍受宫楚两家的掣肘吗?” 杨晟沉思良久,风吹动绸缎帘帐,绸缎的光泽成行漫射。 “此事不能与本宫有关。” 关无忘从上到下长揖道, “必定让殿下不染此事半分污浊。” 宣室殿。 内侍担忧道, “陛下,您悠着些,这些丹药已是关廷尉大人敬献的最后几盒了。” 元帝猛地吞下一大把金丹,艰难地将金丹吞下去,过了一会儿,元帝扶着桌子站起来。 内侍忙上前扶住元帝。 元帝道, “扶朕去掖牢。” “唯。” 元帝在内侍的搀扶下走动着,渐渐已无需内侍搀扶,却一大口血喷出,内侍惊叫道, “陛下!” 元帝却摆摆手,用锦帕擦干净口鼻。 内侍忙跪下替元帝将染血的衣摆擦干净。 “奴才该死!” 元帝忽然拍了拍内侍的肩膀, “你素来聪颖,宫内身侧的事情你都能处理得极好,当初朕初登帝位,诸事不明,还是你妥善处理内宫的一切,让朕这么多年可以安心当政。从潜邸开始,你就跟了朕这么多年,朕能信的唯有你,纵使身边人都要死,你亦不能。” 内侍面上受宠若惊,却含泪道, “奴才不过是一个奴才罢了,陛下这等重看,奴才承受不起。” 元帝道, “朕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了,你却还年轻,朕给你一笔银子,待朕驾崩,就此回乡,好好过日子。也算是朕能给你的唯一安抚了。” 内侍含泪, “奴才必定誓死效忠陛下。奴才不走,若是能伺候陛下一日,奴才就伺候陛下一日,能伺候公主一日,奴才就伺候公主一日。这辈子,奴才都要报效陛下之恩。” 元帝咳了两声,听见自己想要的答案,转而道, “朕到底是不想耽误你,朕之基业,瓮喻难以为继,朕如何能让一个女子再耽误了你接下来的人生。” 内侍动容道, “奴才的人生,不过是为陛下而生,若不能留在宫中,为陛下一直效力,奴才与行尸走rou何异?” 元帝长叹一声,道, “朕……只到底是于心不忍。” 内侍百般恳求,元帝终究是点了点头。 掖庭外,几个官兵见元帝来,忙俯首行礼, “见过陛下。” 还未等元帝回答,掖狱里传出叫喊声, “父皇!” “父皇,我在这儿!” 元帝进入掖狱,看见瓮喻面色枯槁,双手抓在铁栏杆上,直勾勾地看着他。 元帝竟不自觉从瓮喻眸中读出几分可怜与依赖之意。 从前少有的怜惜,在此刻喷薄而出,这是他唯一的孩子了。 杨洙为他挡刀身亡,杨碌在沙场断送了性命。 而唯一剩下的儿子,竟然并非他亲生之子。这么多年,他一直替自己最蔑视之人,最厌恶之人抚养儿子。每每想到,他都觉得急火攻心。 现在,只有瓮喻还可依靠,他活着的亲生子竟只有了她。就算只是女儿,他也一定会将她扶上位,绝不会让孽种坐上他的皇位,把天下拱手相让给宫家后裔。 红妆时代,自古有之,从吕后到武曌,谁不是大权在握,更何况,他的嫡长女,名正言顺。 杨晟抽出元帝藏在层层书册之中的诏书,诏书用血字书写,字迹略有些倾斜和颤抖,密密麻麻,大半都在阐述杨晟之过错。 甚至无惧天家威严尽失,条条框框,皆列数而来。从谋反兄长,到血脉有谬,从忤逆犯上,到篡位谋反。 最后,传位于瓮喻。 杨晟将黄帛揉成一团,尽握于手中。 忍不住冷笑一声。 原来这么清楚他要篡位。 那还写这种无用的圣旨,为了让他变成世之所恶,不惜将他说成是宫家的血脉。当真是荒谬至极,可笑至极。 宁愿让一介女子继位,也不愿意给他半分机会,当真是诛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