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祁连_18、荆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8、荆襄 (第2/2页)

得刘江是直呲牙咧嘴,这老货的手劲也忒大了点吧,这是在吓唬谁呢?

    刘江轻轻叹了口气,在这不讲理的老货手下,自己这帮人今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不过还是不紧不慢地说道:“金人明年肯定还会南下,这次的目标就不会仅局限在汴梁一带了,而是想整个儿吞并大宋。”

    杨可世点了点头:“这个老夫心里清楚。”

    “现在金人兵锋正盛,这南阳盆地北东两处只有方城山和中阳山两处可守,而且这些山地都是丘陵地带,等于是四处漏风,根本无险可依,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退守襄阳,再伺机反攻。”

    刘江说的道理杨可世都明白,就是盆地、丘陵等词汇听得他有些发蒙,不明觉厉。

    “这是你师傅临来说的?”

    刘江摇了摇头:“是几年前上地理课时先生说过的,北军南下,无非就是川峡路、荆襄路和信阳路这三条道路,走东部淮河一带倒是一马平川,可是到了大江边上,有长江天险,怎么渡江却是件难事。”

    “呵,没想到你师傅还有这本事,连地理也精通。”

    “这是自然,先生的本事,岂可以常人而度之。”刘江挺了挺胸脯,傲然答道。

    杨可世看到他本这副德性就烦,随之挥了挥手:“滚吧,以后在老子手下干活,都给我老实点!”

    船上的货物卸了一半,吃晚饭的时间到了,王襄现在对军伍的事情来了兴趣,特意拉着杨可世到刘江的军营里看看这些人的伙食如何。

    “熙河军的晚饭是米粥汤和混合面饼子,只不过米粥汤里加上腌菜、干rou和奶酪、酥油等东西,虽然算不上丰富,但却要比其他各军要好的多。”杨可世一边用大勺子搅动着大铁锅里熬着的小米粥,一边向王襄解释道:“这些当兵吃粮的,谁能喂饱他们,就肯听谁的话。”

    王襄看了看锅里有些干rou丝的米粥,还有火上正在烤着的干粮饼子,在嘴里说道:“这些看上去并不是很难做到啊。”

    “哼哼,不难?每月十贯的月例,还要养家糊口,这些军卒每月的伙食就需要这个数,何况还有装备,你以为他们身上的甲衣和战马是上面免费给发的?”杨可世用勺子敲了敲锅沿说道,“都说精兵难得,那全是用银子给喂出来的。”

    王襄笑着让伙夫给自己也剩了一碗米粥,还叫人自己的随从也一起用餐,他虽然是文臣,但是也是知道同甘共苦是取得这些军卒认可的最好办法。他心思活泛,没有像张叔夜那样作死,为大宋国殉国的念头,该逃跑的时候决不上前,但是到了捞好处的时候也是不肯落到人后。这次的结果还算落得不错,在洛阳跟着李岘捡了个便宜,朝中的文臣不肯让武人出头,这全歼金军五千余人,活捉撒喇荅、高世由等的功劳大半落在了他的头上,现在他这个京西道兵马总管,也算是风头甚劲,做得有滋有味。

    他为官多年,早就是老jianian巨滑,对于朝堂和官场上的事情也十分敏感,看的也透澈。在李岘给杨可世传信让sao扰东京外围,准备营救太子时他就之道其后自有一场纷乱。康王在东平府一直不肯救援东京,养兵自重,明显就有继续大统的心思,现在太子和太上皇被营救了出来,但想要康王还政于太子明显是不可能的事。

    这时候就要作出选择了,是支持太子还是投靠康王,选对了一步升天,选错了跌入深渊,搞不好被安上个谋反的罪名,连脑袋都不一定能保的住。王襄思前想后,最后选择的是坐山观望,不急于表态。按说现在康王势大,他是准备选择拥戴康王的,但是杨可世却瞧不上康王,而且还很鄙视康王手下的那些统兵大将。

    “就刘延庆、王渊那样的,老子手下的兵,一个可以打他们三个!”这是杨可世的原话,这让王襄的立场有些动摇,很明显李岘的选择是扶保太子,而杨可世显然是有些听李岘的。他现在十分倚重杨可世手上的兵马,态度也变得含糊起来。

    所以在杨可世对于康王从应天府发出的宣诏置之不理时,他也没有开口相劝。不知不觉间,他也被李岘和杨可世拖上了太子的这条破船,让王襄发愁的是,他现在正顶在对抗康王命令的第一线。

    就是不知道若是康王被惹急了派出大军来讨伐不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想到这,王襄将碗里的米粥一口喝进了肚子里,随之不由得叹了口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