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8章 佛历尽诸般苦归来 (第2/3页)
一切众生果报。佛一念心,称量尽原,一切佛国、一切佛因果、一切佛菩萨神变,亦一念一时知,住不可思议二谛之外,独在无二……” 灰袍中年人瞪大眼睛,犹如要神魂出窍般,喃道:“这、这……” 此刻苦慈长老身上有无量佛光迸发。 犹如普照天地般。 “苦慈大师,求你快求求先生啊。” 九歌脸色灰白,哀求道。 “小施主不必伤心,封施主已经成佛了。” 苦慈大师双掌合十道,脸上的悲苦不见,只剩下满脸的喜悦。他一生求佛,想不到佛就在人间,就在眼前,也在他心中…… 此刻苦陀天正遭千年不遇大难。 但是佛在人间,佛在眼前,又何须再前往东土大周请救兵? 有佛在。 一切厄难皆会烟消云散。 “成佛?什么是成佛?” 青莽泪目问。 苦慈长老沉吟一下,就道:“成佛,即是东土大周所言的成圣,所以二位施主不必伤心,封施主并不是死了,而是成佛了。” “那、那先生为何叫不醒?没有半点的生息?” 九歌眼泪汪汪问。 “这只是佛的佛身……” 苦慈长老沉吟一下道,就转身灰袍中年人,“陀吠师侄,与吾一起请佛身回寺吧。” “遵长老命。” 灰袍中年人双掌合十道。 “不是遵吾之命,而是遵佛之命,佛于此地留下佛身,便是让吾等请佛身回寺中,镇压一切厄难……” 苦慈长老道。 “镇压一切厄难?” 灰袍中年人,即陀吠,愣了一下,就有些震惊起来,道:“长老,佛身可镇压一切厄难?” “佛身自然可镇压一切厄难,一切的厄难皆会烟消云散。” 苦慈长老点头道。 “那吾等岂不是不用前往东土大周请救兵了?” 陀吠激动道。 这永恒黑夜不知多少万里,即使他能够侥幸来到东土,又能够带回多少救兵? “吾佛就在眼前,何须再请他教之兵?” 苦慈长老低眉垂眼,看了看苦陀天的方向,似乎正看到苦陀天的大难般,道:“或许,正是因我苦陀天遭千年不遇之大难,佛才会显出佛身,为吾等镇压厄难。” 此刻苦慈长老朝牛车顶礼膜拜,道:“我佛大慈大悲,拔苦与乐,为渡众生倒驾慈航……” 而陀吠亦合掌举过头跪下叩拜,与苦慈长老一样。 顶礼膜拜。 拜完后,苦慈长老就走到青莽身前,恭敬行礼道:“还请青牛护法与吾等一起请佛身回寺,镇压苦陀天一切厄难。” 苦慈说完,就一手扶着牛角,如同牵牛般。 他愿为封青岩牵牛,作为一个马前卒。 因为封青岩便是佛。 而陀吠则提着脸色枯黄的僧人,恭敬而虔诚地跟在牛车后。 “苦慈大师,这是要去哪里?” 青莽赶紧道。 “请佛身回寺,也是请佛身回人间……” 苦慈长老一边走一边道。 “回寺?回什么寺?苦慈大师,君上真的没有死?只是成佛了?”青莽此刻有些懵了,听了苦慈长老的说话后,已经分不清君上是生是死,还是所谓的成佛成圣了。 君上突兀地失去所有的生息,就十分让人奇异,无法接受。 或许并不是死了。 君上岂会如此容易死去? “苦慈大师,先生回到那个什么寺,就能够醒来吗?” 九歌哭着问,满脸的希冀。 “小施主,佛不会死,这只是佛留下的一具佛身……” 苦慈长老解释道。 “呜呜,好苦啊,九歌的心里好苦。” 九歌哭道。 “此乃是佛历尽世间的诸苦,人世间万苦皆在于此,自然是苦,苦到心里去了。”苦慈长老轻声道,满脸的虔诚,“但是,唯有历尽世间的诸般之苦,方能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大悲如海,普能阴覆,虽施作润泽,而本寂不动……” 九歌听不懂,青莽听不懂。 但陀吠却是惊叹不已,看向牛车的目光更加虔诚了。 这时从封青岩身上弥漫出来的诸般之苦,似乎亦在天地间弥漫而起。 渐渐地。 不仅仅空气苦了。 生命之源,水也发苦了,树上所长的果子发苦了,种出来的粮食发苦了。 此刻苦陀天无数的百姓,猛然发现天地间的一切都发苦了。 在苦陀天的各大寺庙中。 不少金刚境以上的僧人,都在呆呆地看着天空。 这天地为何变得如此苦了? 苦陀天的天地原本就苦,一直都苦;苦,并没有离开过苦陀天,更没有离开过百姓。 但是。 苦陀天的百姓,早已经习惯了苦。 这一片天地,淡淡的诸般之苦,一直存在于天地。 但是,对于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不知经过了多少代的百姓来说,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乃至感觉不到苦。 唯有佛士境的僧人,方可隐约感受到天地间的诸般之苦。 而金刚境则能够清楚感受到一切皆苦。 但是不知为何。 这天地却变得更苦了,苦得他们都有些承受不起了。 诸般之苦,无穷无尽的苦,苦在他们的心头,苦在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心生悲哀,灵魂哭泣…… 他们身为佛之教徒,却无法普渡众生离开苦海。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生于苦海中,死于苦海中,于苦海中挣扎…… 他们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 这苦陀天便是大苦海。 这人间便是大苦海。 但在不久后。 一些菩萨境的僧人,却在诸般之苦中,品尝到了世间生灵挣扎之苦,品尝到了灵魂永生沉沦之苦…… 从无穷无尽的诸般之苦中,看到了大慈大悲。 看到了救苦救难。 看到了慈航倒驾。 于是看到了佛。 此刻。 在不少寺庙中,有德高望重的僧人,缓缓朝东北方向拜下。 双手、双膝和头一起着地。 不少年轻的僧人看到,皆是震惊不已。 他们无法从诸般之苦中,品尝到世间生灵的诸般之苦,自然看不到大慈大悲,看不到救苦救难,看不到慈航倒驾,自然就看不到佛,更看不到佛已在人间。 而诸般之苦越来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