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第3/3页)
满传奇性,虽然史官们都有一杆可以把史书写成小说的笔,想象力发挥到让你觉得他简直天天躲在梁上偷听偷看,但如果事情本身没什么爆点,他们也没法“春秋笔法”出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啊。
这件事就很好,多有爆点啊,写下来一定能流传百世还不赶快浓墨重彩的写一写 不过呢,在写之前,还是得问一下皇帝陛下的意思的。 皇帝陛下的意思是,写好好写这多么发人深省啊 于是史官明白了,写好好写一定要让后人警醒 这历史啊,真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这件事怎么看都是民众自己发起的。 真的?凌蔚反正不信。 若说是现代社会,民智已开,这普通民众游行示威倒是可能,这用上命的事,也不常见。 没有谁引导什么,没有人许诺什么,呵呵。 至于之后的事,没有谁的推动和故意引导,凌蔚就更不信了。 封建社会弄出一副民主社会的样子,想发言就发言,想请愿就请愿,老百姓还能跑到官员府邸闹腾,这不扯淡吗? 当官府衙门巡逻士兵都是吃素的啊? 这明摆着是有人故意纵容,甚至一手造成这种局面。 真是可怕。 凌蔚看着这种局面,真是心惊胆战。 那些穿越后就以为自己成为x日天的同胞们啊,你们真的玩的过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吗?反正他是被吓到了。 这一出手,就是这么大的阵仗,真可怕,太可怕了。 然而让凌蔚感到郁闷的是,自己不但被吓到了,还背锅了。 这三三两两的好友师长统统来信,那话里话外都是,“小样儿,行啊,这次的计谋很有点水准啊”。 凌蔚就囧了。他只是起了个头好吧?细节方面他可是一丁点贡献都没有,怎么就成了他的功劳了? 更让他郁闷的是,负责细节出谋划策的人,比如他的两位好友,也来信对他大家赞扬,似乎这一切的结果都在他预料之中,都是他的功劳似的。 还能不能好了? 而皇帝陛下给了他最后一击。皇帝陛下很高兴的来密旨,说瑾堂啊,你的主意很好啊,效果很不错啊,朕很开心啊,等你回京,几个功劳一起赏啊。 “瑾堂果然很厉害。”太子星星眼。 凌蔚掩面。这真不是他的功劳啊他真的只是起了个头提了个议啊这还能不能好了 简直令人无语凝噎。 只有他的小天使来信安慰他说,没关系,我知道这件事也出乎你的意料,他们说他们的,咱们过咱们的就好,别想太多,反正这对你也没坏处。就算让其他人也知道了,只会更忌惮你,以后捏软柿子也不会捏你。 凌蔚瞬间感觉好贴心。看只有小天使懂他的心 ....................................... 纸包不住火,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凌蔚的“神思妙算”,很快就被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凌蔚顺利从某些人眼中碍眼的小石子,上升到了眼中钉rou中刺,心腹大患的程度。 如此夸张的提升,真是可喜可贺喜大普奔。 凌蔚表示十分憋屈。 别人的执行力太强,怪我啰? 凌蔚在郁闷的时候,前线的战事就没停过。 应该说。京城中在扯皮的时候,前线的战事就没停过。 黎膺早就得了他哥的密旨,让他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大不了他在京城拖拖拖,拖到黎膺把缅甸打完了再出结论。 到时候出什么结论也晚了。打都打下来了,他就不信那群人能厚颜无耻的让已经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如果真丧心病狂到这地步,皇帝陛下也决定撕破脸了。 至于黎膺打不打得下来……皇帝陛下说,弟哥相信你 黎膺表示,,一边去。 缅甸到了穷途末路,内乱终于消停,开始有点抵抗的样子了。 虽然说,大概已经晚了但还是给晏朝的大军造成一定的阻碍。 比如大象,比如大象,比如还是大象。 这东南亚嘛,大象是特产嘛,那大象骑兵总是比骑马的骑兵看着可怕嘛。 大象一轰隆隆的跑出来,晏朝的将士再勇猛,也要暂避锋芒。 所幸大象也不是和马一样随处可见,骑兵人手一头。这大象骑兵,也是晏朝最精锐的部队,可谓是杀手锏了。 这之前扯皮,精锐部队都窝在缅甸都城保护皇宫呢。现在快打到皇宫了,精锐部队大象骑兵终于出来了。 跟缅甸打了这么久的交道,黎膺也不是没有准备。 他早就知道缅甸唯一能抵挡的,就是这大象骑兵了。所以之前也做了一系列准备。 正面抵抗是没可能的。哪怕他们也能搜来大象,也不可能临时组成骑兵。 所以,派诱饵诱敌深入,挖陷阱阻碍大象骑兵,成为对抗大象骑兵最有力的法子。 毕竟大象那个头确实很可怕,但是个子大代表着笨重。只要地上挖着沟壑陷阱,即使坐在大象上的骑兵看见了,要让那么大块头立刻停止行动并且灵活绕道什么的,也不太可能。 惯性啊惯性懂不? 在折损了不少人手后,缅甸的大象骑兵也学乖了。 他们反正只负责保卫京城,那就拖呗。 平地上可以打,晏朝的军队跑了,他们也不追。 反正不在不熟悉的地方作战。咱们就结成方阵杵在那,有本事你过来啊?你过来闯闯试试啊? 这就算是黎膺,也头疼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