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一八章 自古未闻粪有捐,而今唯独屁无税 (第2/2页)
看这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这里面可是有朱熹判案的案例,里面明明白白记载着宋朝征收遗嘱税,而且对各种争产案例都有相应的判决,我想你们应该都看过这个吧?所以我认为是时候效法先贤,任何遗产继承都必须交税,有遗嘱的按照遗嘱交税,没有遗嘱的那就按照规矩,但如果继承人不肯交税,那就肯定无权继承了。” 杨信拿起一本书笑着说道。 这可不是他编的,南宋是真收遗嘱税的。 只不过并不是按照遗产征收,而是按照遗嘱的契税征收。 而他当然要修改一下,如果有遗嘱,那么就拿着遗嘱去官府盖章,盖章后交税后继承人按照遗嘱继承,不盖章就视为这份遗嘱不存在,没有遗嘱的该怎么分还是按照过去的例子,但官府发一份凭证,这份凭证同样按照遗嘱税来收费,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无权继承了。 谁愿意交税就给谁。 但这个税是阶梯征收的。 遗产数量越高这个税也就越高。 不过对贫民肯定没什么影响,绝大多数佃户连房子都没有呢,他们有个屁遗产可继承,但这个税对于那些富人影响很大,因为他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地方官员肯定对执行这个税法充满热情。那时候那些继承者就必须花银子来收买这些官员,尽量少收他们的税,实际上最后成了贪官污吏敛财的,但任何税最终都会如此,关键是凭着官员们的执行热情,朝廷肯定也会捞一部分。 “这还真是自古未闻粪有捐,而今唯独屁无税。” 黄道周说道。 “还有吗?” 叶向高说道。 “还有就是重新设立税监。” 杨信说道。 “不过不同于过去的税监,这个税监的职责不是收税,而是类似于监察御史巡视地方税收,依然由中官充任。” 他说道。 税监的确不是什么好政策。 那些太监为非作歹是必然的,万历都是给他们定额的,这个定额收不上了或者说他们不敢惹地方士绅,害怕被后者放火烧死或者扔长江,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小商人盘剥。这是必然的结果,他们的职责只是捞钱,捞有钱人的钱和捞穷人的钱哪个安全就不用说了,让子弹飞里的社会才是最真实的,那些太监也一样会欺软怕硬。 话说万历的税监有多少被烧死被『乱』棍打死被扔长江淹死? 他们也得保命第一。 既然这样就改成巡视员,然后在离京前给他们定额,出去巡视一趟必须带回多少银子,带不回来九千岁会弄死他。 然后这些人就会去祸害地方官员。 因为他们无权收税,他们想祸害老百姓也没机会,他们的职责只是查那些官员对税法的执行情况,比如说印花税收了多少,遗产税有没有受贿然后故意少收了的,地方上应该有的哪些税还有多少没收。必须得明白一点,明朝并不是缺少税收项目,而是地方官员根本不收,因为不收税的同时,他们可以从中捞银子中饱私囊。 税收制度严格了他们还怎么捞? 地方上税收制度越『乱』,官员越容易中饱私囊,因为没有规矩时候他就是唯一的规矩。 这些税监就查他们。 最后结果就是他们不得不贿赂税监以自保。 天启那里不管这个,他只要税监能带回银子就行了,无论这个银子是怎么来的,是敲诈官员还是查账查出来,总之有银子就万事大吉,没有银子的话就『乱』棍打死。 官员想处罚并不容易。 可太监在皇宫里『乱』棍打死就皇帝一句话啊! “你倒是用心良苦啊!” 叶向高叹息道。 “台山公,您就知足吧,陛下虽然不是神宗皇帝,但好歹不是也没跟着太祖学吗?就咱大明目前这个烂摊子,您就不怕陛下拿出太祖的魄力?说到底不是我们要荼毒士绅,而是士绅被惯得恃宠而骄,必须得用戒尺让他们清醒清醒了,小孩子不听话,该打屁股了。” 杨信说道。 “叔父,南京五百里加急!” 杨寰突然间一脸惊慌地跑了进来。 “慌里慌张,成何体统?” 杨信呵斥道。 “叔父,前江西按察司副使陈幼学,在南京以叔父祸『乱』无锡,残害忠良为由,号召天下士子随其进京敲登闻鼓鸣冤,南京响应的各地士子超过五千,目前他已经带着这五千多各地士子北上。” 杨寰说道。 “去就去呗,他们又能奈我何?” 杨信不屑地说道。 “但他们在扬州堵死了运河,江南所有北上的漕船全部被堵在镇江。” 杨寰说道。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