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七五章 皆大欢喜 (第2/2页)
之时还担心这辽东危局如何收拾,盖州登岸后知杨佥事已然到达,孙某那时候就彻底放心了,果然杨佥事一出,这辽东拨云见日,一下子豁然开朗。” 孙承宗笑道。 “督师过奖了,杨某就是个查案的,这辽东大局还得督师主持!” 杨信说道。 然后两人扯淡了几句一同进城。 “这秩序倒也井然!” 孙承宗看着城内说道。 这里当然是井然了,刚刚发了米发了布就连小孩都发了糖,一个个完全就跟过节一样,全都脸上带着笑容,就连那些士兵都看着精神许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街道上巡逻的叶赫骑兵,这些家伙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渣子都清理干净了,自然晴空丽日。” 杨信说道。 “那杨佥事还想继续清理下去吗?” 孙承宗看着路边几个士绅大宅门前的士兵和封条。 “当然,除恶务尽!” 杨信说道。 “杨佥事,此辈也不是真正背叛皇上,只是一时害怕而已,这也是人之常情,若所有出迎者尽行诛杀,那这辽阳也就剩不下多少人了。” 孙承宗说道。 “但家总是要抄的。” 杨信说道。 “那就依李三才之例如何?” 孙承宗说道。 “听督师的,抄家,男丁流放,女眷及小孩各归娘家,无处可归者交给杨某另行处置,奴婢及田产暂时抄没另行处置。” 杨信说道。 那些女眷及小孩估计多数没处可归。 毕竟这辽阳世家大族几乎一锅端,这些人都是互为婚姻的,她们的娘家基本上也是被抄家的,所以这些人就由杨佥事打包了,无非就是带回关内,虽然强行分配给荡寇军过分了些,人家又不是没有活着的男人,只不过是流放。但估计这辈子回不来了,因为杨信准备把这些流放的扔去挖鸟粪,在知道宁完我,罗锦绣这些都在内后,杨佥事就已经准备让这批人去挖一辈子鸟粪了。 挖鸟粪好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空气新鲜,闲暇时候也可以思考一下人生,说不定还能出个哲学家什么的。 但这些女人和小孩留在这里肯定不行,那样只能丰富辽阳娱乐事业。 但她们可以去杨家的工厂做工,比如说绣花,纺织之类工作,这些女眷肯定是会的,这样她们就可以自食其力了,然后愿意找人再嫁就随便了,愿意等着她们男人的,杨佥事也会尊重她们选择。 反正他就没准备让她们的男人活着回来。 而这里的奴婢也得另外处置。 因为这里的世家奴婢很多其实都是建奴,朝鲜,蒙古之类,对他们当然不能直接释放为良人,所以需要cao作一下变成杨家的奴婢。 而本身的农奴这个直接赐还良籍,这些农奴肯定不是这一类。 他们赐还良籍,那些原本沦为佃户的卫所军户直接分地,耕种薄地的军户重新定地租,也就是完全按照无锡那边,但这边因为粮食产量问题,地租直接定一两成就行。不过这个今年是不行了,因为今年的秋收很快就要到了,重新分地会牵扯很多麻烦,索性直接就谁种归谁,收完以后再分地,反正有这笔抄家的巨额收入,辽东这边的赋税什么的也可以全免。 包括军户要交的也全免。 这时候本来一年也收不了多少军户的粮食。 洪武年间仅辽东屯田,一年可收七十万石,这是军户上交的,辽东二十五个卫不过十几万人,这七十万石几乎就可以满足八成军需。 但现在一年只有十七万石。 结果就是辽东各军全靠关内供应,而军队需要的粮食后面都得伴随规模庞大的运输系统,这个运输系统本身也需要粮食或者银子,最终大明在辽东投入的军队越多负担越重,一直这样往上累积直到财政崩溃。 事实上呢? 有十万真能打的辽东全都老老实实。 甚至五万都够。 就像吴襄跟崇祯说道,我要真有三万能打仗的还能让天下糜烂成这样?可我的八万大军只有三万实数,但三万里面只有三千能打啊。 大明财政就是这样崩溃的。 哪怕以目前辽东五两的米价,杨信这一次搜刮的,也够天启给辽东军户免除五年的上交,而只要不上交粮食,那些军户没有养不活自己的。只要军户能养活自己,然后再以民兵制进行训练,逐步恢复军户的战斗力,不用恢复到洪武朝的巅峰时候,只要能达到永乐朝初期水平,大明在这辽东也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关键就是得让军户吃饱饭。 辽阳趁着这个机会搞起来,广宁再搞起来。 这就足够了,对付建奴用不了多少永乐朝初期的军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