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2章:监狱相逢 (第1/1页)
挂了电话,胖厅长犯难了,无论是警察厅,还是21号,都与军宪兵司令部的关系不是很近,那位司令官又是极其蛮横,胖厅长实在是不想跟这种人打交道。胖厅长咬了咬牙,便决定这事让齐联杵自己去折腾吧,反正也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大事。 伊藤的设计看起来还是很繁复的,cāo)作起来并不是很方便,实际也是有cāo)作简单的做法,那就是不找中国人充当闹事的地痞流氓,而是直接用本士兵,这样的话,一起冲突,直接就可以把齐联、谭五抓进娃娃桥监狱。 伊藤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希望任何事都做到尽善尽美,找本士兵充当闹事者,伊藤觉得这不是好的选择,当街调戏良家女子,这实在是有损本国的形象,虽然他也知道本军人的形象早就被他们自己弄得崩塌了,但伊藤不希望再坏上加坏了,谈不上做一些形象上的修复,但至少不愿再强化,或是不愿再唤起中国人记忆之中的那种禽兽不如的军军人形象。 伊藤的设计中,把齐联也抓进监狱,这只是想让他顺便结识一下陈四虎,想让他知道陈四虎也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反军人。伊藤这么做,为的是方便谭五从中运作,以便今后能从齐联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如果能够从齐联那里见到意外收获,那自然是更好了。在伊藤看来,对齐联,属于搂草打兔子,顺带而为。 齐联杵接到胖厅长的电话回复,胖厅长说对方事主背后是军宪兵司令官,人家态度强硬,自己跟他们说不上话,而且也不是什么大事,又是晚上,还是明天再说吧。 齐联杵没办法,只能靠自己了,问清拘留的场所,便亲自去了娃娃桥监狱。下班时间,监狱长肯定不在,值班的狱警长官说自己做不了主。齐联杵问,要在这里关几天。狱警说不清楚,一问三不知,狱警能够做到的就是让齐联杵单独见一下齐联。 齐联杵实际真不想见齐联,心想也该让你长长记了,但想想又担心弟弟睡不好觉,于是便在提审室见了齐联。 齐联杵在提审室里等着,不多一会儿齐联被狱警带了过来。齐联一肚子的委屈,他把事经过详详细细说了一遍,齐联杵实在是不想听,因为之前小妹已经说过了一遍,但他还是耐心听着,心想让弟弟说出来,兴许是一种排解。 好不容易听齐联讲完后,齐联杵说“没什么大事,今天太晚了,我想找人,也不好找,今天你就先将就一晚,明天肯定把你带回家。 齐联说“还有我朋友,你别忘了。” “我知道,”齐联杵点了点头,“那我就先走了。” 齐联杵又跟狱警打了招呼,狱警表示一定不会让齐联受苦的。 监狱这边,伊藤早就做了安排,14旅的六名官兵移交给娃娃桥监狱后,六个人被分别关押,陈四虎享受单间待遇。到了第二天晚上,他的单间又安排了两个人进来,就是谭五和齐联。 似乎是人生何处不相逢,见到谭五,陈四虎感到很意外,“呦,你怎么也进来了” 谭五也表示出惊讶,“哎呀,陈长官,你被关在这里呀真是太巧了。” 陈四虎点点头。 谭五立刻给陈四虎和齐联互作介绍,谭五对齐联说“他就是陈长官,中华门打小鬼子的,就是他。” “陈长官,你好,”齐联立刻伸手表示尊敬和友好,齐联紧握着陈四虎的手,说“你们真的很了不起,真的很让人佩服,中国人如果都能跟你们一样,那中国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陈四虎说“没有没有,我们也没什么的,就是看不惯小鬼子那么霸道。” 陈四虎有些不理解,“你们是怎么知道我打了小鬼子,消息传的这么快吗” 谭五说“哦,那你可能不知道,报纸上都登了,你们一共六个人,就登了你一个人的名字,你是领头的,现在整个南京城,只要一提你的名字,我敢说,没人不认识你。” 就此齐联算是认识了陈四虎,三个人同在一间囚室里,最好的解闷方式就是聊天,谭五有意引导陈四虎说了中华门的痛打本兵的场面,陈四虎本就没什么心理负担,这就打开了话匣子,描绘的有声有色,讲到精彩处,三人都放声大笑。 陈四虎问谭五是怎么被抓进来的,听到谭五说是打了几个地痞流氓,陈四虎说“这帮孙子就是欠揍,要真是本人的狗,打死都活该,这种人死了最好,免得再害人了。” 关于拘留的天数,陈四虎这边很明确,十五天。齐联和谭五则说,还不知道。陈四虎安慰说“你们这点事,不是什么大事,估计关个一两天就差不多了。” 谭五是带着所谓任务来的,伊藤说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尽量让齐联多了解一点陈四虎的况,主要是要让齐联知道,陈四虎有强烈的反绪。谭五知道,不出意外齐联明天就会被释放,所以他得抓紧时间,他问陈四虎,“十五天之后,你还能回14旅吗报纸说你被开除军籍了。” 陈四虎点点头,说“是啊,我被开除了。” 谭五又问,“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吗” 陈四虎说“来南京也有不少子了,放出去以后,我先回老家看看。” 第二天上午,齐联杵直接就去了特高课,昨天晚上他想来想去,觉得找伊藤比较直接,也相对容易沟通。见到伊藤,齐联杵开门见山,说了昨晚齐联的遭遇,因为涉及军宪兵司令部,齐联杵希望伊藤可以帮忙打个招呼。 伊藤表示没有问题,他说自己与宪兵司令官还是很熟悉的,当着齐联杵的面,伊藤打了电话,说了一大通的语。齐联杵除了“你好”、“再见”之外,一句没听懂。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