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灾情如火 (第2/2页)
进入状况预估,区域内灾民、流民数量已经超过200万,而且数字始终处在增长当中。 200万是底数,灾区夏季颗粒无收,有近一半的家庭如今在利用存粮和变卖家产所得苦苦支撑,除了大户人家,普通民众存粮有限,从发展趋势判断,进入隆冬时节,灾民数量将直接超出三百万并依旧会不断的增加。 文无忌和宋秦歌绪的沉重不仅仅在于眼前的数字,还有远虑,另外空间记载当中大规模的天灾起始于崇祯元年,不管崇祯登基的时间推迟多久,天气不会有反常的变数。另外空间能了解的信息中崇祯期间河南人口减少五分之二、山东锐减1000多万,都是受损在灾疫及其后来战事当中。 雪球将自这个泛着寒意的秋冬交替时段快速的滚动起来。 文无忌、宋秦歌沉思,陆文定安安静静的等候在一旁,眼中却是对两人推崇到极致的尊敬。 成子龙、陆仟等人直观感受到的是四门寨军事层面的壮大,昔陆家掌柜陆文定则能从方方面面了解到四门寨的脱胎换骨及其琮记星月异的壮大。 陆文定掌管陆庄事物,知道开辟一处商 市的难度,关中有的是大户走南闯北数载却一无所获的例子。 但琮记创造出了不可思议的成绩,这其中固然有秦园的人脉关系以及四门寨在战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财富原因让琮记因为人手、资金的充沛可以同时设立站点,多领域经营,但就是这种模式才体现出文无忌、宋秦歌天赋秉异和常人无法企及的魄力以及经营运筹的果断。 真正让陆文定鞠躬尽瘁不是文无忌、宋秦歌的这种运筹,而是琮记在取得如今辉煌成果之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意识。 细眼观世,陆文定适才体会到那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 所以陆文定殚精竭虑的运作着琮记,而站在文无忌、宋秦歌面前的陆文定也忽视了三人之间的年龄差距。 陆文定眼中,文无忌不再是那个指挥着四门寨军士厮杀的寨主,宋秦歌也非名动京城的才女, 两个人是道,代表着一种截然不同于时下的道。 思维从数据中脱离出来,两个人视线交汇又不约而同扫视向陆文定。 安静等待已久的陆文定开口:“截至到目前,响应赈灾而加入的大户、官宦、世家门阀和文人才士捐献、购买粮食统计为五万石,自入秋以来琮记各站点收购账面储粮数目为五十万石,朝廷自各地调集的赈灾粮七十万石,参照以往朝廷赈灾粮发放途中的私扣截留,能分发到灾民手中不足二十万石,信王赈灾,一定程度会震慑私扣现象,折算一半比例,当前能投入赈灾的粮食数额为九十万石。” 宋秦歌快速计算,以眼下最小数值的200万灾民为基数,90万石的粮食均摊到灾民手中,按斤折算,约为54斤,熬不到耕,考虑到灾民数量的持续增加,隆冬时段便会出现大量因为严寒和饥饿而死亡的现象。 文无忌、宋秦歌核对数字,思索之后宋秦歌说道:“90万石粮食数目看似可以在赈灾的初期稳住局势,但这是理论层面。赈灾开始,粮食价格提升这是必然之事,将五十万石粮食全部救济到民众手中,能让相当数量已经流离失所的民众熬过冬季,但因为粮食价格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增加,会有更多原本可以熬过冬季的民众破产加入到流民群体,倒时需要救济的民众基数也会成倍数提升,所以琮记囤储的粮食并不是直接发放到灾民手中或者熬粥救济,是用于打压粮价,只有将粮价控制,才能治标治本的实施大范围赈灾,因此琮记粮食不能动,而且要借助粮价还没有升高的机会需要从南方持续购买囤积粮食,大乘教、喀喇沁部女真大营之战缴获的银两都要投入进去。” “赈灾的阻力、粮价最终能提升到那个数值,目前也是未知,细化一点,两步走,琮记站点存储粮为进入粮市而准备,产生的缺口从琮记 站点调研时所记录的豫州、翼州、山东区域内存粮超过1000石的地主下手,利用信王府和秦园力量,强迫这部分地主捐献。还有就是迁民,信王落实迁民,力度要放大,双管齐下” 宋秦歌分析,文无忌思索之后开口:“首里及其周边岛屿是可以迁移20万左右民众,三十万是饱和数值,首里有容纳面积但没有足够养活如此众多民众的耕地,在贸易体系没有完全搭建并产生效益之前,超过数量的民众会导致当地土著和迁移民众的矛盾冲突。但向北可以!” “向北?”宋秦歌看着文无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