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魂_第一百零八章 通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通杀 (第1/2页)

    习惯了做洛阳城内众人视线焦点的福王此时眼中只有文无忌一个人。

    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

    文无忌开始趁打铁。

    “邪秽缠,恶疾难除,逆天改命,这是要改变阳根本律、五行生克制化律、天人合一律、中成极反律、因果律、调控皆律、质量互变律,法于阳,阳互根、孤不生,孤阳不长,阳极生,极生阳,阳平衡和谐,显、、实、虚互根,后事之果乃在于前事之因,此因由此果,此果又为彼事之因,通过大道自然规律,把握阳转换,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之至无穷……”

    朱常洵对于诸多的道教典意并非一窍不通,王府时常邀请道士炼丹**,耳濡目染,自认也知一些阳之理,但往常所聆听的道义那能同文无忌口中言语所能比较。

    钩深极奥,奇词奥旨,寻幽入微,感觉文无忌每句都在阐述生命的形式和长生之术,又感觉文无忌处在另外一个等次的生命范畴中。

    有这种感觉的不仅仅是朱常洵,还有朱由崧和管事。

    能在福王府担任管事之职并深的朱常洵信任,仅仅具备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能力远远不够,还要精通文学,能说会道。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皇家心目中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所以单纯文词水准,管事绝对在洛阳城内算得上名家。

    只不过没有抛头露面而已。

    管事的理解能力超出朱常洵,管事眼中眼前张真人就是窥探到了生命的另外一个玄妙境界,能解决生命力和死亡力之间的矛盾,是真正的上仙。

    谦卑受教的神让不断察言观色的朱由崧、朱常洵都意识到能领悟张真人口中的一言半句真谛,那就是在改命。

    不仅仅是福王府三人,两名当过大乘教圣女的道童也是被震撼到了,整个行动的每一个环节承接段需要如何配合,都被安排的巨细无遗,但过程产生的效果却完全依靠文无忌的发挥。

    文无忌的这些言辞让两名道童产生了恍惚感。

    甚至内心还有许微的否认,文无忌在上清观的一幕不是作假,是真正的御风而来,文无忌就掌握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果循环。

    乐寿阁内文无忌讲解的是什么?

    是宇宙万物的八大运行规律。

    另外空间的知识,是将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古代文化和现代科学,圣人哲理、常人睿智融为一体,还有佛、道、儒、医、武的精华糅合。

    完全就是吞吃,通杀。

    管事算得上精通儒理,文无忌讲述的宇宙万物规律中就包括儒家精华,朱常洵略懂道术,文无忌讲解的更加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阁间内还有一名王府名医,初始对文无忌这个张真人还抱有轻视之心,此事已经奉为大贤。

    都聆听的如醉如痴。

    文无忌言落,满堂鸦雀无声。

    长久之后

    ,回神的朱常洵小心翼翼问。

    “真人是能替本王医治”

    还没有等文无忌开口。

    名叫常书阾的道童已经撅起了嘴角开始配合。

    “真人若要医治,是需要折损修为,甚至有可能难以大境圆满”言语之中全部都是委屈和不满,还真没有将朱常洵这个福王放在眼里。

    “书阾不得胡说”文无忌制止。

    “本来就是嘛”常书阾颇为委屈的辩解,但之后还是一言不发的站在文无忌侧,眉态间的不满溢于神。

    “小童少不更事,让王爷见笑”

    “无忌,无妨”

    朱常洵在为道童开脱,但一句‘无忌’说的中肯十足,倒是让文无忌几乎条件反的应承了一声。

    “可是实?”朱常洵问。

    文无忌点头;

    “可有化解之法”

    “三千道观,天气之生,地气之成才能臻于中成”

    福王长吁口气。

    出资三千道观,比自己上奏皇上封赐为‘天师’要简单容易。

    “本王患恶疾,真人改命折损修为,本王也颇为愧疚,但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呼,恳请真人为本王医治,张真人道观耗资全部由王府承担,本王痊愈,也不食言,向皇上请愿册封真人为“天师”

    文无忌摆手:“天气之生,地气之成,静修才能臻于中成,天师之封不要也罢,不过王爷需要应承一件事!”

    “但说无妨?”朱常洵快速开口。

    “逆天改命,已违因果规律,所以王爷病愈切记要乐善好施,积累功德,如此以来才能去阳,生和谐”

    “一定,一定”朱常洵连番点头。

    “和王爷也算是有尘缘,既然如此,便为王爷医治,申时府内人员一律不得走动,外人勿入,先替王爷消除邪秽之物,才其为王爷根治恶疾。”

    朱常洵大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