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魂_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城防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城防线 (第2/2页)

代时期修建的屯军古城,同振武古城一样荒废已久,四门寨开发河洛道口修葺并扩建古城并同东西走向的燕长城衔接在一起。

    境内燕长城多处早就风化坍塌,四门寨自组建以来便将女真视为生死之敌积极备战,汐子沟土城在内包括振武古城都是这种危机意识下的防御体系成果。

    埋没在风沙当中的燕长城遗址为基础,四门寨发动民众以辽国修建古城为核心向东自西,夯土板筑,修建了底宽七米,长度八里的防御工事,

    向东衔接凸起的努鲁儿虎山余脉,向西连承七老图山浅山带,往常区域内铁血旗、锐金旗轮流驻兵,保持了一营兵力。

    修葺扩建的古城被取名为兴武古城。

    兴武古城的规模超出了前平原振武古城,四门寨未向云内州组织迁移时最高人口峰值达到了五万,这在努鲁尔虎山区域等相当于黄河两岸开封府般规模的存在。

    振武古城修葺,两万多民众随同田家庵迁移人员移动进入云内州,古城人口降落了

    下来。

    半月之前,居住在兴武古城的民众开始有组织向东南后撤向田家庵,同时大量四门寨军士进入,如今古城妇孺孩童全部撤离,只保留一万多人的民众。

    最后进入兴武古城的是周瑾之。

    组织完成对当初蒙古大营、集市民众的撤离,周瑾之直奔兴武古城。

    伊尔登对周瑾之的分析定位很客观。

    四门寨战略统筹能力,九死枪周瑾之确实不如赞章,也比不上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白马探花,但周瑾之有自己特长。

    当初就是周瑾之的坚守独自抗住了赞章的攻击,适才给了文无忌争取到了时间,战术执行层面,周瑾之是好手。

    文无忌最看重九死枪的就是沉稳。沉稳但不僵化。

    周瑾之不需要从战略层面分析对手的意图,成子龙已经拉到外围。自己只需要安安心心的守好四门寨、田家庵。

    袭击喀喇沁部女真大营是因为对手准备不足,轻敌,如今压迫而来的女真即因为阿苏特部的原因对四门寨有相当层面的了解,同女真斥候交手中黑翎卫回传信息显示了女真是有备。

    所以周瑾之以稳对战。

    不管对手有何战略意图,双方短兵相接,主攻一方总能表现出更深层面的目的和行为动机。

    女真斥候大量出现在汐子沟北部浅山区域渗透侦查,但周瑾之并不担心汐子沟方向战事,女真即便攻克汐子沟,纵深方向也有一道接连一道利用山地修建的防线,狭窄的山道容不下女真骑兵主力通行,女真不会将主攻方向设置在极易遭受火球、滚石、擂木攻击的山地。

    从文无忌南下开始,周瑾之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了解女真战术。

    萨尔浒之战,女真将敌深入、逐个击破、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等战术应运到了极致,而且屡屡利用细作里应外合突破明军城防,更数次利用大雾天气中重创明军。战事期间,总兵

    杜松冒进,天色晦,咫尺难辨,明军点燃火炬照明炮击,女真以暗击明,集矢而,攻占杜军营垒,杜军主力被击溃,杜松、保定总兵王宣、赵梦麟先后阵亡。

    这些都是周瑾之搜集后整理出来的实例。

    一支面对强手发展壮大,此时依旧处于武力提升阶段的女真军队有备作战,周瑾之相信对手不会不考虑天时地利人和及其敌我双方擅长。

    事实也证明周瑾之判断,黑翎卫和蒙古、女真斥候接触产生对战,期间周瑾之便调动出以连为单位的多支锐金旗精锐试探,霸刀营缀后伏击。

    对方并没有冒进,不急不躁,从蒙古大营东北山区迂回而出纵深侦查的黑翎卫小队也因为遭遇到携带有守山犬的女真斥候部队被迫回撤,途中还被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女真斥候围追,双方在山区不断的接触厮杀,两之后黑翎卫适才摆脱女真斥候。

    黑翎卫

    传送而来的信息也引起了九死枪的重视,对方斥候部队是编制有为数不少的绿林人物。

    周瑾之相信黑翎卫的判断,女真斥候和寻常绿林人物有截然不同的出手风格,不难甄别,也相信女真具有这种资源。

    江湖多好汉,但不是人人都血,打家劫舍的败类更多,这种人不会去思考汉家一脉,眼中只有权财。

    所以周瑾之眼中这是一场见血之战,实力之战,需要豁出命的对战。

    当然这不代表周瑾之没有针对的安排,霸刀营和烈火旗就是周瑾之一旦寻觅到机会后毫不犹豫挥出的重拳。

    周瑾之还有一张王牌。

    不能轻易动用只能利用一次的王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