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五章 走眼 (第2/2页)
的功名我都可以奉送给大人,有王爷为大人担当,朝廷更不会追责傅大人阵亡之责同锦衣卫的关联。” 房间内幽暗,窗外飞雪点点。 霍泰安沉默了下来。 长时间之后开口:“我想面见王爷” “好”周之涣点头。 时间追溯,马店时墨言思索良久对文无忌所告之事就是周之涣效力信王府及其霍泰安被控制一幕。 一切的起因还是文无忌。 初时间文无忌、信王在顺天府初识。 此时的朱由检就知道王府时常被锦衣卫、东厂所关注。但这是一种常态,不仅仅是信王,大明境内其他郡王都会被锦衣卫观察。 常态也反常,其他郡王被关注是因为离京就藩,但朱由检没有。 基于这种因素,朱由检不予言表,但墨言等人却心有不平。 朱由检和文无忌的交谈改变了一切。 从大明体质及其内在症结再到文无忌举例的改制都给了朱由检触及心灵的震撼。 朱由检无法触及朝政,却可以利用和朱由校时常接触层面的原因影响大明皇帝,而 被启发的朱由检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军事、民生、儒学等层面更多的内容。 墨言等人乐意看到朱由检这种改变,但也意识到朱由检突然反常的这些行为会被关注。 居京城,墨言如何不知道宫内太监之类的大概同那些人员接触,会不会通风报信朱由检和皇上的交谈内容。 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种前提下征求得朱由检同意后信王府开始从东厂、锦衣卫下手发展人员。 目的就是能了解大明两大机构的动态,是否有不利于王府的行动。 官居高位的锦衣卫、东厂人员拉拢不易,信王府便从中层人员下手。 这些人员即能一定程度的得知上层动态,又是行动的执行者,最容易搜集到信息。 墨言跟随朱由检已久,识得的锦衣卫、东厂中层人员自然也多,周之涣就是在这种走向中被发展而起并最终投靠向了信王府。 文无忌并没有轻看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人。 横向对比,文无忌也相信自己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同年龄的朱由检或许已经在感受着皇室内斗。 自己在练习格斗术时另外空间的女真、蒙古斥候却用血水淬炼着自己的格斗技术和生存经验。 自己的优势是知识,对历史的熟悉;有些领域,自己超出另外空间的人太多,但有的层面,双方却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自己也有不及之处。 这是不同时代、格局、体制的必然结果。 因为这种思维,文无忌始终没有轻视过穿越之后所遭遇的任何一人,也是这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文无忌能屡屡化险为夷并可以巧妙的借助格局,借助大势,快速发展组建了四门寨和琮记。 但墨言坦诚时文无忌还是承认自己小看了朱由检。 朱由检信任自己,但朱由检也有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行事风格体系。信王府也有自的利益追求。 文无忌推断了朱由检、墨言为什么没有在自己北上第二次同对方见面时信王没有坦陈。 那时的自己和信王府还远没有到开成公布的程度。 信王府对自己是有一定程度的防范。 事关王府布局和安危,朱由检、墨言都有所保留。 当然自己也是! 至少目前为止,自己守住的秘密远远超出信王府。 墨言说出周之涣、霍泰安事件并征询文无忌的意见,文无忌能看的出来墨言是有杀心。直接格杀霍泰安,遂即将周之涣扶持上去。一了百了。 考虑良久并聆听了周之涣对霍泰安评价之后文无忌给了建议,争取霍泰安。 并不是文无忌有恻隐之心,而是文无忌考虑的更多。 关村、陈桥之战先后折损内cāo)军傅应星和锦衣卫霍泰安,容易给人把柄,魏忠贤、田尔耕没有愚蠢到不去思考手下人员安全无恙,指挥将官阵亡的这种反常。 物极必反! 所以文无忌建议是争取。 而听从 了文无忌分析的朱由检则让周之涣说服霍泰安。 尘世如潮! 景州郊外; 破败的房舍掩盖在风雪当中,凛冽的风自缝隙中吹刮进入,四处漏风的房间内弥漫着腥臭味。 萨哈璘艰难的咀嚼着干硬的煎饼,喉咙火烧火燎。 不远处冰冷地面躺着的是昏迷不醒的褚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