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零四章 血与火之歌 (第2/2页)
军侧翼激烈的展开着。 两万速布台骑兵对规模略微超出自己的女真、蒙古以步军为主的兵力不断的发动穿插攻击。 厮杀声和灰尘、火光将战场点缀得犹如修罗场,林丹汗的铁骑在奔突中被大量穆里马精锐的中军兵力杀伤,而穆里马嫡系部队同样在林丹汗精兵悍不畏死的杀伤下消耗着。 战事从开始到激化的时间之短没有给穆里马多余的调整部署时间,等接收到信息发觉攻击自己的主力是蒙古骑兵时剽悍的穆里马也感觉到局势不妙。 如若奥巴主力犹在,穆里马自然不惧具,但眼前自己失去的却是最为有力的一只拳头。 战场拉出的宽度让前阵方向局势还没有详尽的传入到中军当中,穆里马直觉的判断调整。 振武古城出现林丹汗骑兵主力,说明包头方向对手是在唱空城计。 两方向同时派遣出斥候,一路向奥巴汇报战况,兵力回援,一路赶赴向包头禀明战况。 斥候调动而出,穆里马命令且战且退,靠近向后营。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是兵法所云。 为将者,其刚不能折,其柔不能卷;这是《将纲 》中的记载。 振武古城的战事云集了林丹汗麾下精锐悍将,也有大金阿敏、岳托等名将后的后起之秀,,更有另外空间诸如李岩、宋献策、袁时中等风云人物。 还有周怀南、晏蒙等因为文无忌的出现而崭露头角的人。 风云际会! 李岩等人没有加入到四门寨的核心层,这场战事对于李岩而言是磨砺。李岩、宋献策也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智谋、观察能力及其对机会的把握能力。 战场之上况复杂、瞬息万变,但任何局势的突变都有应对之法,可是要将规律灵活地用于细处,极度的困难。 优秀的将官能分析出格局中的厉害关键并针对调整,但当实力完全处在失衡的状态时考验优秀将官的关键不是如何反败为胜。 而是能减少损失,保存势力的脱。 双方士兵意志相差无及的前提下,以少胜多导致对手一溃千里的结果产生,这样的战例或许只能出现在史册中。 当然,如果双方士兵意志相差太多,指挥官又昏招迭出,另当别论。 绝大多数状况,格局都在规律范围内走动。 所以穆里马的后撤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局势。 后撤的阵型纹丝不乱,被重骑兵凿穿分割出来的步军彼此不断靠拢。 中军兵士推出拒马阻挡在重骑兵之前。 但即便这样,穆里马大军面对速不台、刺邑五万精锐骑步兵的攻击,损失却始终以令人咋舌的数字在攀升。 穆里马前营的防御重点不断压缩向林丹汗步军之前,霸刀营;铁血旗攻击节奏越来越快。 骑兵穿插,犁地一样凿穿进入,被冲散的穆里马步军还能整合,双方步兵军则因为贴在一起厮杀,前营后撤,大量的蒙古逃兵开始出现。 下一刻,穆里马嫡系亲卫也出现在女真前营锋线上。 首先败逃的全部都是整编的蒙古各部士兵。 女真军士并没有。 亲卫挥舞长刀冲入充当了逃兵的蒙古军士当中。 果断、凶狠的劈杀。 大量的人头随着刀锋的去向飞入天空,紧随其后扎鲁特部台结也命令亲卫处决逃兵。 整体格局一清二楚,逃兵能冲垮队伍,一旦前营彻底的被冲垮,蜂拥而来的士兵冲撞向中军,这种前提下骑兵追杀的威力就会成倍放大。 血流成河,兵败如山倒! 所以逃兵格杀勿论,即便用战损比交换也要将对手拖到损失惨重的程度,而大营还有奥巴指挥的精锐骑兵。 三百多名蒙古诸部逃兵被穆里马、部落台吉亲卫砍杀,血流漂杵,松动的女真前营又开始紧凑起来。 此时所有前营蒙古军士通过亲兵的砍杀都知道台吉表露出来的态度。 战死,能保住家人; 充当逃兵,所有族人都会成为奴隶,生不如死! 退散的逃兵就在这种果断的斩杀中收起脚步,回冲了出去。 穆里马前营 、中军结合部。 材魁梧,铁塔一样的穆里马手持重枪策马而立,前方百丈的距离是一字排开的天佑大将军炮。 “开炮,开炮” 急促的指令声响起,猛烈的轰爆声中火光直进侧翼冲击而来的速布台骑兵当中,暗红的血花飞溅,肢体飙,有战马受惊乱突了起来。 “撤,撤”打出两轮炮击,天佑大将军炮被撤离向后阵方向。 不久之后炮兵阵地区域被箭雨覆盖,遂即遭受到刺邑重骑兵的冲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