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章 崇祯改制 (第2/2页)
有不言而喻作用,而细则中又规定了士兵但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奖励和提升及其工匠重大发明的奖励。 与此相对的还有军士、工匠家庭子女私塾、赋税等层面一定程度的减免。 朱由检以通州反击战、关村之战扬名,而通过改制,朱由检首先取得的也是军队绝对支持。 增加军饷,谁不喜欢,至于辞退滥竽充数人员等措施,军队无不叫好,多领份额军饷却不出力,战场上便是坑死同伴的废物。 锦衣卫和东厂职能彻底转变,某种层面锦衣卫成了类似黑翎卫、霸刀营质的特种部队,锦衣卫、东厂都许人员考核后流动,算是引入了淘汰机制。东厂实质意义则是反间谍部门,当然这个“反间谍”包括对女真细作的防范缉拿和叛国世家门阀、官商阶层的查办,分对内和对外。 还有就是科举制度和文官学习考核,通读四书五经走天下的时代势必将一去不复返。 看似打击了以东林党质为主的群体,但改制又增加了严宦官参政,官宦只从事涉及礼部层面事宜。 这种改制最终的结果还是让东林党质的群体雀跃,朱由检是全面对宦臣剥权,但一切仅仅是开始。 涉及商业、赋税层面改制还没有拉开 。 对于文无忌而言,最具有时代进步特征而且是跨越式的就是海军院和五军都督参谋院设置。 等同于朱由检在军队中引进了参谋部制。 这种改制还是源自于文无忌和朱由检谈话,对于女真评价,文无忌一针见血指出,明军将官普遍就战略、战术落后女真将官。只能以集体智慧,严格军事训练、铁血一样纪律对抗对手,庞大国体导致大明朝在军事训练中士兵不可能在相同时间内得到四门寨或者女真的效果。所以纪律便彰显的尤为重要,而改制也恰好提及了这个层面。 环环相扣,随之而来的便是其他领域革新。 变革是双刃剑,但朱由检机遇就在于登基之时已经被磨砺,有军队和文无忌暗中支持,还有琮记庞大的商业体系,关键是大明到了非改不可程度。 女真南下bī)迫到了家门口,朱由检训斥撕裂了文臣最后的幻想,而且朱由检还灌注给了一个更加庞大的对手,西洋。 不变革,那就是灭国。 历史当中,为增加国库收入,朱由检撤销驿站,但在这个时代,朱由检有太多的选择。 朱由检给了施风来等人机会,也在众人后养了狼,不进不是退,是败名裂。当然这个机会并不意味着施风来等人会持久待在内阁辅宰的位置。 能力都是有的,科举进入仕途,不过是在特定的格局中走了歪路,魏忠贤权倾朝野之时,袁崇焕也曾为其修祠颂扬。 朱由检的成长就在于能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朝会结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魏忠贤及其党羽大面积的抓捕。 朱由检领军亲征前后,锦衣卫、东厂、六扇门早就对其暗中监视,指令下达,摧枯拉朽。 整时间京城都不断有官员被东厂、锦衣卫缉拿押送入大牢,魏忠贤、魏良栋、田吉、魏广微、田尔耕、倪文焕等无一幸免,而且随着审讯的开始,越来越多人员将会被革职锒铛入狱。 而朱由检手中还有一份文无忌提供适用于参考的执行文案。 除必杀之人,其余依附魏忠贤集团的人员依渎职轻重审判,轻者全部下放负责赈灾、农田水利、开垦等民生领域工作,设置考评机构。 文无忌观点中大明缺乏真正有能力,能为民生勤恳的官员,戴罪立功,不失为应急之策。 递交了方案的文无忌相信朱由检会权衡。 军事层面的改制环环相扣其他领域,改制、查办同时进行的期间,无孔不入的琮记、六扇门也在关注大明朝实则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文人群体的动态。 查办宦臣,文人群体拍手称道,但科举改制,群起而攻的也有之。 朱由检静静的等待着可能爆发的一场八方风雨。 京城百里之外; 白龙潭大营。 一场风暴也随着文无忌的抵达而降落了下来。 文无忌如山一样站在了营地的cāo)练场上,聚集在文无忌面前的则是所有参与了逃跑计划的人员。 远处山林,手持望远镜观察的于焕然和同伴打赌文无忌是否会出手。 索然无趣的是都选择了是。答案和于焕然猜测的如出一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