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蛊惑 (第2/2页)
家庭。 模仿令人厌恶,但有时候却也不能否认其产生的混淆和辐、作用力。 杨瑜、骆师蓉等人可是在朱由检赈灾期间方方面面都有过感受的人,而萨哈璘也一心一意的学习大明文化习俗,研究人心。 骨子里面充满了鄙视又不否认包括儒学在内诸多理论对于教化和管理当中的举足轻重作用。赈灾期间文无忌、宋秦歌都在暗处,萨哈璘看得见的对手是当时的信王朱由检,关村之战成丧家之犬,萨哈璘也痛定思痛过,总结过。 所以萨哈璘在攻取汾阳计划制定当中下达的指令也全面超越了普通层面的农民军起兵初始阶段。 目标明确,军纪严格,宣传及时。 萨哈璘并没有直接抛头露面,一切都是褚库发号指令,盛京的小王爷充当的是军师角色。 匪众出击之时便严格律令,止对普通百姓的烧杀劫掠,夺取汾阳县城,首先打出的口号便是开仓放粮,人均有田,褚库成了**王,给与百姓恩惠光明,进入城内的匪徒和女真 士兵高举火把嘶喊着**王来了不纳粮,人均有田,人人有衣。 其实剽窃的就是赈灾期间李岩诸多编写的诗词。 太具有迷惑。 而且提前活动到汾阳城内外,扮装成流民的匪徒暗中配合,宣扬气势,嚷嚷着要加入明惠王军队。 一边是货真价实的开仓放粮,一边却是对百姓“秋毫不犯”,另外还有喊着要加入明王军队的匪徒,迷惑、欺骗兼备。 普通百姓及其流民哪能分辨出真假。 人在绝路,活着就是唯一的希望。开仓放粮,对于诸多挣扎在生死线的百姓而言是能支撑过眼下苦难子的唯一机会,不会有人计较太多,有人去分粮,随众效应便会产生。尔后产生的就是恐惧,自己分粮了,一旦官府追究,轻者牢狱,重者生命之灾。 这个过程始终有匪徒宣传,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与其被饥饿至死,不如痛痛快快,杀平时作威作福官吏地主,吃得饱、穿的暖,死也值得。 流民中多的是失去家庭其他成员存活下来的单男子汉,这部人首先加入匪军。之后便产生了大规模的随众现象。 县城在烟火在浮动了整晚,天明时分朱贡鸿及其汾州府主要官员及其之前调查为富不仁的大户家主尸体被挂上了城头,得到粮食的百姓和城外流民欢天喜地,高喊着“明惠王,**王” 一夜时间,褚库所部增加了三千多人。包括自大牢而出的百余名悍匪。 汾阳只是褚库第一阶段计划。 兵不休整,天明时分,所有参与攻城的匪军及其流民合计一万四千多人分兵出击向文水、孝义、交口、石楼等地。 所有地点都是天香教重点发展区域,可里应外合作战。 萨哈璘判断中自己兵贵神速,太原做不出任何有效反应,拿下所罗列作战目标轻而易举。 而这个过程中会让加入军队的流民充满征服感和攻击。 不仅仅会强化加入军队的流民归属心,更会不断扩充兵力。 完成第一阶段调动,褚库以两千女真为主和马帮组成的精锐骑步兵八千人活动向孝义西北的寅武潜伏。 这是褚库真正的下手目标。 汾州府、平阳府明军卫所兵力皆驻守在号称三贤故里的介休。击溃两府明军,萨哈林至少有超过一月时间的休整发展时间。而且会得到大量装备,这是关键。 随之而来的要不就是大同方向明军精锐,要不自太原、晋中而来军队。 大同明军出兵的概率微乎其中。大明朝廷改制,京城、边关维稳第一,兵力不会轻而易举调动,何况自己影响到的也仅仅是数县之地,十有**是太原边向朝廷汇报,边调兵围剿。 对于太原而来明军兵力,萨哈璘真不 放在眼里。 晨光熹微,汾阳城内数户燃烧了一夜的大户家宅内浓烟滚滚遮蔽了半边天光,两方向匪军开始明暗活动。 攻打县城吸引介休明军,萨哈林真正的精锐完成致命一击。 这个夏天,被匪患、旱持续灾害了数年的晋地中西区域终归爆发了大规模的匪乱兵祸。 而太原府及其即将遭受攻击的数座县城朝廷官员对于即将发生的一切却还没有任何的危机感。 刚正的官员想着抗旱、红薯推广及其已种植红薯的生长状况,如何安顿流民。也有碌碌无为,阿谀奉承官员想着蒙混过关。 天光稀薄,匪军掩杀而来。这一刻,萨哈璘不仅仅想着要报仇,还要将晋陕两地搅动的天翻地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