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七章 土司公主 (第1/2页)
阳光明媚,中和建筑巍峨,大气磅礴。 内文武大臣各成两列,争论不休。 提出册封的并不是朱由检,而是兵部尚书孙承宗。 孙承宗说的中肯,遵化到通州一线农业补耕计划功在大明社稷,也得到朝堂各部官员众口一致的称赞,如若提出计划者为各部官吏,早就被重视提拔。如今秦歌为秦良玉将军义女,秦良玉又是朝廷二品诰命夫人,秦歌理应被册赏。 孙承宗提议,朱由检便顺带提出了秦歌在宫内深得周皇后喜欢,特别点出被张皇后欣赏喜。 魏忠贤倒台,谁都知道张皇后在朱由检登基中起到的作用。无张皇后,朝廷或许早就被魏忠贤把控,包括皇位人选,这对于孙承宗及其提拔而上刚正大臣而言是灾难结果。 如今张皇后深居宫内人又喜欢秦歌,合合理都应该给秦歌一个份。理,在于秦歌所作贡献,就在于张皇后喜欢。 秦歌得到周皇后、张皇后喜欢,赈灾有功,农业补耕计划挽救数十万民中与水火之中,如今又是秦良玉将军义女,秦将军为诰命夫人,黄立极还听出朱由检旨意是要给秦歌尊贵。 略微思索,黄立极谏言可封赠秦歌昭安公主份。 朝堂哗然,内阁辅臣黄立极被何如宠、来宗道等人抨击的体无完肤。 何如宠是一代名臣,却遭受魏忠贤心腹魏广微弹劾,说与左光斗既是同乡,又是好友,实为同党,因此何如宠被革职。 朱由检登基,何如宠、孙传庭等人都是再度起启用被委以重任。 朱由检放出口风,已经为礼部尚书的何如宠坚决支持了朱由检改制,但就秦歌的任命,何如宠同样立场坚定。 以《公羊传》为引证“天子嫁女子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公主乃帝王、诸侯之女,份尊贵,秦歌即便有功与社稷,但公主封号岂不蔑视律法,有功与社稷者千千万万,若开先河,岂不都要效仿。 义正言辞,坚决斥责。 黄立极自知理亏,却以改制打破规定厘定尺度为说辞反驳。 一来二往,朝堂分成两派争论了起来,反而将孙承宗陷入到了尴尬层面。 孙承宗首先提出建议,但没有想到黄立极谏言是公主,和何如宠一样孙承宗觉得不妥,却忍住没有开口。 皇上已经厘定了太多新规则,黄立极谏言,皇上神似满意,如果眼前一幕真是皇上安排,公主便也公主罢了。 开海的商议还没有公开在朝堂,大中文武大臣却因为秦歌份问题已经唇枪舌剑,辩论的不可开交。 朱由检知道何如宠是贤臣,便也由着对方,但越来越多对大臣加入谏言,多数都是朱由检心目中直臣,谏臣。 这个时候朱由 检也为难了起来。 然后朱由检便联想到了由福王而产生的争执。 福王为神宗皇帝宠妃郑妃所生,第三子,恭妃生长子朱常洛。神宗宠郑妃,想废长立幼,被众大臣、孝定李太后极力反对,过程中神宗皇帝bī)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京城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但最终妥协的还是神宗皇帝。 也因如此,先今的福王地近位尊,朝廷尊之以礼。 眼前一幕无法和福王事件比较,但就规则的破而后立却如出一辙。 这个时候朱由检想到文无忌所说的一句话 “人心成见规则是一座山,想要搬动,谈何容易” 朱由检这样想着的时候顾秉谦思维也在快速运转。 秦歌为公主,不符理法律规,但黄立极提出,皇上神传达的又是赞许,而且秦歌可是得到了周皇后和懿安皇喜欢,秦良玉如今是风得意,秦家更被皇上赏识,孙承宗和秦良玉交过深,眼下孙承宗不语,应该是在避嫌,这些力量叠加在一起,是能影响朝政的。 “有没有两全其美办法”顾秉谦冥思苦想了起来。 专心致志的顾秉谦是绝对有才华能力的,更能口吐莲花。 朝堂众人争执期间顾秉谦已经将大明律法及其相关资料就涉及册封等层面内容过滤了出来细致分析。 人就在繁文缛节中找到蛛丝马迹。 眉头舒展; 朱由检始终在察言观色,看到顾秉谦先是愁眉,随后神松弛了下来,想到对文无忌少师份的谏言,大明皇帝心头一动。 “顾卿有何建议?” “启禀皇上,微臣之建,秦歌可册封为公主” “顾大人为内阁首辅,更应尊律法守节制,如何能出这等有失分寸言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