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民国_第三十八节 盛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节 盛名 (第2/2页)

言乱语?只怕阎锡山带回来的那两颗*,放得已是太久了,不但尘土能落满几层,便是铁锈,想必也不会少了。

    但是十月武昌一声枪响,给清国送来了武装立宪的潮流。留日的时髦如今成了清国的时髦,革命啊革命,不但能赢得身前身后的美名,也是升官发财越级而上的好手段,既然如此之好,聪明人哪个不会不赶一赶呢?一时间,真真假假,也许有那一以贯之,一心革命的,却盛名难副的,如那吴禄贞;但也有那浑水摸鱼,趁机上位的有心之人,若是真要计较起来,这真真假假,恐怕倒是假的更多一些了。

    老实人说句老实话,革命,也是要趁早的,不然,那可就是反革命了!

    听到张世膺的话,朱崇祯也附和道:“果然是真名士自风流!”但他转而便说道,“绥卿受伤,身边不能没人照顾,这三路进击京城之事,也不用急于一时。我看不如这样,烦请育和从真心革命的军士中挑选三百人,最好多些会开炮的兄弟,由我带着,充作先锋,先去击散禁卫军,尔后兵逼北京。其余人便守在这里,等待晋军到达,如此可好?”

    朱崇祯这话一说完,张世膺几人顿时面面相觑,有些难以启齿,最后还是张世膺向朱崇祯解释道:“昨夜吴统制遇刺,生死不知,底下的兵丁们听到风声,多半都散去了。”

    “这样啊,”朱崇祯侧头想了一下,自己不在故国,倒是忘了历史上常常有的这一出了,“不知现在留下的兵丁,还有多少人?”

    “大概还有个三百余人。”张世膺有些赧然。

    “我记得晋军也到了一个营,他们如今在哪儿?”朱崇祯问道。

    张世膺摇摇头,叹了口气,“这便不知了。刺客一退,我们便派人去找他们,可那时他们就已经不在营地了。军士回报说,看营地里的痕迹,估计是向娘子关去了。”

    朱崇祯实在有些忍不住,哈哈的乐了出来,随即冲张世膺几人摆摆手,忍住笑说道:“我们当面的禁卫军还在吗?要是他们也撤了,那倒是十分的省力气了。”

    他这一笑,笑得张世膺几人脸上顿时有些热辣辣的,负责侦查的何遂惭愧的说道:“禁卫军依旧还在,只是不知什么原因,也没有趁乱攻击我们。”

    朱崇祯想了想,便安慰众人道:“其实这兵丁散了,倒也不是一件坏事,他们这一走,还省了我们做一番排查了。”

    “只是不知,留下的这数百人之中,有多少是会开炮的?”

    众人相互看了几眼,默然不语,最后还是何遂想了想,回道:“应该会有三四十人。”

    书中暗表,这留下来的人中,多是何遂的部署。那何遂,原是保定军校毕业,在北洋第六镇中,倒是颇有些同学好友。因为只是一个中层军官,接着地气,倒是颇有些军士能指挥的动。书中闲谈,此人昔日在福建武备学堂求学之时,与黄花岗殉国的林觉民等人,倒是十分的交好,因此说起来,也算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党人。

    不一会儿,那何遂便找来了三百多名兵士,朱崇祯也不细察,给张世膺留了二百多人,自己只带了百余人,让众人在截留的清朝军火物资中拿足了子弹,又拉了十数门克虏伯的大炮,便向前面的禁卫军进发。

    那禁卫军,虽然是清一色的满人,又据说经过是清室中最知兵的良弼一手训练,但说到底,这八旗的大爷们,如何会摸枪?更别说是压上子弹了,朱崇祯领着三百人马,到的禁卫军营地,也不冲营,更不突袭,只在远远处朝天放了一炷香的炮,呐喊了几声,等到天明时候再看时,那禁卫军的营地中,便只剩下了军械粮草,再不见半个人影。

    朱崇祯跨马行在这禁卫军的营地之中,想来只觉好笑,方孝孺方信孺并东南的光复会,都曾浴血苦战,可那苦战的对象,却都是汉人。真正应该铁心固守江山的满人,倒是溜得飞快,即便那三两个还有些血性的,却多半是当年的勇士,今日的老人了!

    所谓的驱满兴汉之战,说到底,竟还是汉人们之间的争夺。

    旁边的宫本兄弟却仍是一脸的匪夷所思。他们两人,都是经历过武昌夜战的,本以为一个遥远之处的武昌,就打的那么辛苦,此次提兵直隶,直入京城,身处清室腹地,必定会充满刀光剑影,是九死一生之举,想不到,却是如此之轻松。

    “大哥,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什么也不做,辛苦了这么多天,我们就在这石家庄好好歇上几日,观一观时局;等孝孺他们到了,就进京赶赴紫禁之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