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节 司徒 (第2/2页)
朱崇祯听完司徒雷登这番花,忽然停住脚步,摘下头上的风帽,右手拿着帽子,对司徒雷登做了一个绅士礼。 “司徒先生看我这身装扮,可还像个中华人吗?” 原来今日朱崇祯并未穿着那身招牌式的朱衣明服,而是头戴风帽,一身风衣西服,十足的美利坚贵族的装扮。 “司徒先生说自己是洋皮肤的中华人。我呢?充其量算是一个半中半洋的混合人。若说血统,我是地道的中华人,还是中华的皇族之后;可细说起来,我却是多年身处异国他乡。对于故国来说,我是一个没有承继道统的人。中华的道统,在此一世我的身上,其实是已经断绝了。其实不单是我,中华此时,恐怕也不能理直气壮的说一声,道统依然绵延茁壮。” “如今辛亥年这场革命,说起来还是功利心作祟。掀开种种的名目,看到底,不过是求富,但富了之后又能如何。我朱明时,有一唐伯虎作诗,道尽求物之心。可物必有尽,物尽之后,又该如何呢?欧洲并美利坚,其实并没有这方面的想象。因为太短,又穷惯了,如今不过刚刚逞欲妄为了百数十年,还未有经过什么破败的痛楚。这番思索,便只是东方有。不过恰巧此时,东方正值破败,西方恰到勃兴,一个暴发户和一个破落贵族,恰恰遇到,倒是破落贵族要学暴发户了。” “我国人同胞,经这蒙元满清两朝,并我朱明亦是,民族之性已是卑劣至极。此刻即使我汉人为皇,倾力数代,也未必扭得过这个劣性,这个劣性不除,说什么,都是浮云,都是镜花水月。春秋节义,虽有教化之功,也有烈火之淬,不经试炼,怎么能去除这根性。故,由他自去,是福是祸,全凭自身。我此来,虽引革命,那不过是浮面繁华,我此来,只兴教化。” “教化?”司徒雷登不解的问,“汉王究竟是什么意思?”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司徒先生知道这句话出自何处吗?” “韩昌黎的。”司徒雷登熟知中华典籍,这种程度的问题,自然难不倒他。 “人非生而知之,所以需要师长,”朱崇祯说着,忽然抬头一看,旁边却正是一所学校,大门一旁的木牌上写着“南京钟英中学”几个大字。他想了想,便举步向学校那边走了过去,一边走,一边接着说道:“有师长,便有教化,便有学制。不知司徒先生是否到过夏威夷,听说过我在夏威夷创建的一叶书院?” “这个倒确实不知。”司徒雷登跟着朱崇祯身旁,摇摇头。 “一叶书院此时还未成形,司徒先生不知,倒是平常。不过,二十年之内,一叶书院必执天下教育之牛耳,司徒先生可以拭目以待。”朱崇祯有些自负。 “不知那一叶书院,究竟有何奇异之处呢?”司徒雷登登时有了兴趣。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等这场革命告一段落,司徒先生可抽暇去夏威夷,亲眼见上一见,便会知道究竟了。” “这场革命,很快便要结束了吧?”司徒雷登笑道,“我们说了这么许多,您还未回答我的问题。汉王,您可是对如今这民国临时政府,并不满意吗?” “哈哈,”朱崇祯笑道,“司徒先生既然执意要问,我也不瞒先生。您不觉得,如今这南国,倒是比革命前,更加的混乱吗?” “中华的传统,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南国政府空负天下期望,却难以收束会党,长此以往,必然会将民众的热心与耐心耗尽,到的那时候,人心或许又会念起帝制的好了。” “汉王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司徒雷登不满的说道:“您虽然长在美利坚的国土上,但这太极功夫,却十足的像个在中华待了许多年的官吏。” “司徒先生说的是,也不瞒先生,我倒是真在梦里做过许久这中华的官吏。”朱崇祯大笑道。 司徒雷登却以为只是玩笑话,他侧头想了一下,另问道:“中华的历史上,像这般大王朝崩溃的,我印象中便只有汉朝了,我想请问汉王,您是不是觉得,中华以后也会来一场三国之乱,所以才会设立汉留馆呢?” 这司徒雷登,倒真是一个中国通。朱崇祯暗暗想到。 “原来司徒先生也读过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等书,有什么好读?此书一开首便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乱’,这便是中华历史走上了错路,才会有此态。看现今那欧洲的英法诸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我们此后正该学他们。三国演义这等书,最好永不再读!” 朱崇祯和司徒雷登闻言看去,却见一个与朱崇祯差不多年纪的少年,倚在旁边墙上,定睛看着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