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7章 接踵而至 (第2/2页)
而且,就算多了运营资金,现在天远金融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这里面就必须要做出不同的决策。 只能说,大家都认为需要继续观望。 然而,令大家更吃惊的事情紧接着发生。 在所有人都没什么准备的时候,金财猫这个明明是一切的源头,但却偏偏没什么关注的公司忽然在宁波甚至更大范围内刷屏了。 一开始只是广告的大批量投放。 但紧接着就是业务模块的高爆发增长。 尤其是金财猫曝光已经在上午完成了E轮融资后,更是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什么情况,金财猫这是要做什么?” “到E轮融资了,那是不是意味着金财猫的实力绝对不再是天远投入的四千万那么简单了?” “这个先放一边,我听说,投资金财猫是天远CEO的主意,但这里面的利益纠葛就没这么简单了,要知道当时天远金融是有外部资金池的。” “哦豁?” “有点问题!” “我记得天远金融的模式是一半对一半,也就是说,投资金财猫的四千万,天远原本占两千万,剩下的两千万会按照一个分配标准,分别向不同企业分发。”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金财猫的比价平台软件一经上市,在短暂的推广之后,全平台下载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 “有数个规模庞大的机构适时更新了对金财猫的全新评估。” “根据报告显示,有数家机构认为,金财猫目前的估值已经接近了10个亿。” “虽然数轮融资稀释了天远持有的股份,但如今天远依旧是最大的股东,根据目前的推算,天远这笔投资的回报率已经高达1500%。” “……” 宁波金融圈内的人都惊呆了。 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在金融行业不能说有多罕见,但绝对是没有这么短暂的。 15倍的投资回报率。 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套现的话,这一轮下来,天远将获得超乎想象的利益。 关键点并不在于天远获利,而是原本属于个人资本的那一部分利益没了。 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金财猫这个公司明显是浑天公司精打细算推出来的。 从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家公司可是一点都不简单。 毫无疑问,郑杰是绝对在这家公司上有大的谋划…… 也就是在消息传出去的第一时间,郑杰就耳闻了。 “郑总,天远这是在找死!” “金财猫是我们精心运营的一家企业,从几年前就开始准备,韩小非这个人虽然情商不行,但智商真的非常高。” “对!这个桃子,绝对不可能让天远摘走!” “按照现在的流程,我们至少会损失几十个亿!” “……” 消息一出,比郑杰更着急的是混在一起的富二代团体。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为了将金财猫推动到现在,他们的投入有多少。 不光光是金钱,还有难以想象的人脉、资源倾斜。 之所以金财猫会忽然在今年衰落,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计划,和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郑杰为首的这个富二代团体的胃口一向都很大。 也从来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道理。 只不过分为不同阶段的利益获取。 比如短中长。 而在目前的阶段,天远金融才是最大的目标。 这也是因为与宁晏初次会面谈崩导致的结果。 郑杰也从来没想到,几乎是同一天时间里,会收到这么多的坏消息。 接踵而至。 见大家都看向了自己,郑杰不动声色的道:“小事情。” “目前的情况其实还在掌握中。” “换个角度想,这件事情也不是坏事。” 听郑杰这么一说,富二代们立即发动了自己的思维,要吹捧还要舔,还要不露痕迹。 毕竟…… 能长这么大,在一些方面的智商和想象力还是有的。 虽然因为环境的因素导致一路都是顺风顺水,少了些顾忌,行事从来都是大开大合的沙雕。 但也是建立在有足够的背景和靠山的基础上的。 “郑总的意思是?” 一人开口,立马有人接话。 “好像还真的不是坏事。” “对对对对,郑总这一说,我也有点被点醒了。” “我们现在针对的是天远,只要把天远拿到手,所有这一切不还是会回到我们手上。” “天远不是金财猫大股东,我们控制了天远,那跟我们控制了金财猫不是一个道理吗?” “咦,这还得感谢天远这么大规模的帮忙运营,我们少了很多的功夫啊……” 你一嘴,我一嘴,把事情分析完成后,脸上的表情就有些精彩。 一个个的看向郑杰的眼睛变得明亮了起来。 仿佛郑杰整个人都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郑杰还是一副面无表情的司马脸,对他来说,高深莫测就应该是这样的表情。 当大家都走了之后,郑杰抓起桌上的茶杯等杂物,气急败坏的摔到地上。 他太知道现在的状况了。 天远,不,应该说天远的新任CEO,有些太出乎预料了。 一环接一环的应对。 说白了,他们的针对完全没有伤害到天远的核心,反而可能在某些方面帮助了天远减轻负担。 郑杰的脸色一阵变幻,一个又一个的念头浮了上来…… ====== 破碗。 PS:有一说一,经过了三本书后,破碗深刻体会到了一件事,写书这件事是很私人的,自私到个人认为无法接受任何人的劝解。 尽管现在没什么人看,但依旧会有一些评论提供建议。 个人认为,往好的方面说,是提供优良建议;往坏的方面说,是支配我的写作思路; 显然,在体会到写作本身的私人属性后,破碗很难接受。 也很明白,三本书的成绩都算不上好,这么说吧,第一本成绩最好,第二本最次,这本中等; 而这本书从现在回头看,是高开低走型,为了避免系统这个万能金手指,在设定上很驳杂到有些啰嗦辣鸡; 按照原来不那么成熟的想法(当然现在也远谈不上思想成熟的地步),破碗的最佳选择是与第二本一样,达成签约合同上的百万字数便草草完结。 但这次没有,不是坚信坚持会有更大的收获什么的,而是逐渐理解到作者这两个字的本分,与人言者是作品本身的完成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