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四章 对手有三家 (第2/2页)
没听说过寿春方面有裁军减编的举动,反倒是屡增兵徭,袁术帐下的士卒编制,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在十万上下,淮南之地虽然富庶,但带甲十万,其治下的百姓怕是负担不轻……” 陶商闻言,眼眸一亮。 诸葛亮果然是天纵奇才,小小年纪,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情的重点。 这要是长大了,那还得了?不得成精了! 诸葛亮继续道:“当今天下能带甲十万者,以亮看来,只有五个!河北袁绍占据了天下粮仓的冀州,可也;兖州曹cao如今又占据了豫州之境,合中原军民之力重用枣祗开垦屯田,可也;荆襄七郡丰乐之土,少有战事,今又得刘表悉心经营,可也;益州天府之土,人丁数百万计,天府平原沃野千里,可也;金陵和杭州富甲半天下,老师亦可也。” 陶商闻言笑了:“亮亮的意思是,袁术不在这能带甲十万的五个势力中?”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若有南阳郡和汝南郡,袁术也可位列其中,但二郡已失也!依照淮南目下的情况,袁术又无富民手段,且横征暴敛,行事多跋扈……寿春城带甲十万,纯粹就是在硬吃老本而已。再加上孙策和吕布的兵将,徒儿认为袁术即使是拿下豫章郡,也坚持不了多久。” 陈登在一旁听的目瞪口呆。 他惊的倒不是诸葛亮的言论有多么高深。 这些东西,陈登自己也是一点就透,倒也是不算过于稀奇。 但这分析出自一个少年嘴中,这事可就有待商榷了! 至少在陈登的印象里,自己十四岁的时候,是绝对说不出这些言论的。 陶商仰头,闭目仔细思量。 “亮亮的意思就是说,袁术此番南征,粮草未必得济?” 诸葛亮正色道:“不错,依亮度之,老师不妨让一让袁术,让他驱兵先进南昌城,而老师则是屯兵在豫章郡边境,做出待攻之势!袁术见老师意图攻豫章,必然会在当地大肆征粮,此人虽也算雄才,却从不体恤军民,横征暴敛之下,南昌城必有变故。” 陈登转过头去,对陶商道:“亮亮说的有道理,眼下要对付袁术,正面相争确实不是上善之策,不妨以豫章郡为饵,诱敌自入!豫章郡可不比寿春城,到处都是百越闽遗之部,官府平日里安抚都安抚不过来,袁术若是把他在寿春时的那些骄奢用在豫章郡,百越不服,其结果可想而知。” 陶商环视了三人一眼,笑道:“亮亮之言有理,不过依陶某的脾气秉性,光是看着袁术自个自掘坟墓,不是我的性格,我喜欢主动一点……我还得想办法弄他一弄,至少咱们得派些人往豫章郡,煽动那些百越之民,反叛袁术,不能放任他们自行发挥。” 诸葛亮听了这话,不由得直吐舌头。 比起老师来,自己的手段着实还……不够狠厉。 “问题是,派谁去呢?陈某跟士族打交道尚可,但跟百越诸族……”陈登疑惑的道。 陶商笑了。 “要想打入山越内部,还非得派一个能跟他们混到一块去的人才行……陶某这里倒是有一个人选。” “谁?” “严白虎。” …… 严白虎自打投降了陶商之后,便和其弟严與一同在金陵的中军当校尉。 陶商对他也算够意思,给他的俸禄不低,衣食冷暖,处处都能照顾的到。 此次出征,严白虎和严與也奉命相随。 听说陶商召见他,严白虎不敢怠慢,急匆匆的来到了陶商的帅帐。 一见严白虎,陶商就不由得的想笑。 “德王,金陵军中,日子可还舒坦?” 严白虎闻言吓了一跳:“太傅又拿我取笑!这、这德王之称,却是万万叫不得的……属下当着太傅的面,承此王称,岂不是找死么。” 陶商呵呵一笑,道:“逗你呢,你看你急的那个样子……有件事,我想找你帮忙?” 严白虎忙道:“太傅吩咐,刀山火海,万死不辞,太傅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属下绝不无从,一定办到。” “我想让你南下去豫章郡,挑选一些重要的百越首领,跟他们搞好关系。” 严白虎很直接的摇头:“这事属下做不到。” 陶商:“……” “你刚才不是还说,刀山火海,绝无不从的吗?” 严白虎闻言苦笑道:“太傅,属下是一个粗人,跟百越从没有过任何接触,也无关系门路,您让我跟他们结交,我、我拿什么结交啊?” 陶商慢悠悠的道:“你当年在白虎山中,四处招揽山越流民,还自成一王,啸聚山林,我看你那时候,不是跟山越混的听明白的么?” 严白虎闻言差点没哭了。 “太傅啊,山越是山越,百越是百越,吴郡的山越是大多曾是吴地部族流民,或因动乱,或因无田,或因士族兼并而入山,他们再是啸聚山林,再不讲理,再是野蛮,那他们也是汉人!百越那不一样啊,扬越、东瓯、骆越、闽越的遗民混居……特别是武陵蛮,零陵蛮,澧忠蛮,跟他们根本就说不了人话!” 陶商定定的看着他,面露微笑。 “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但这是陶某已经决定就交给你了,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另外我还会派吕岱协助你……德王,这事你要是办不成,那你今后也别回来了,不妨就在百越诸部自立,他们那应该是缺个大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