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逍遥_第六十章 凯旋堂内庆凯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凯旋堂内庆凯旋 (第2/3页)

饷随即调配。

    赵桔不让麾下军兵闲着,安排四处拉练,一会演练突袭许州,一会又是蔡州,还一阵子派兵往京兆府去。一时间,金朝警报频传,到处风声鹤唳。金主吴乞买狂怒,大叫:“赵桔欺吾太甚!这几日无不sao扰,朕没一个日子过得太平!”于是催促金兀术加紧议和。

    兀术快马加鞭赶到杭州,第二天就要求合议。期间,兀术密会秦桧,谋划离间赵桔。秦桧回言道:“扳倒赵桔非一朝一夕。此人系皇亲国戚,官家宠信至极,外加朝中重臣偏爱,只能蚁xue毁堤,慢慢图谋。”

    金国使臣入朝,赵构有了底气,也不与兀术多话,下旨要张浚会同礼部和户部一起进行商议。

    之后,金宋和谈在争吵中渡过。可笑的是:并不是两国间争吵激烈,却是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二人间相互争辩。户部黄启宏要求金国赔偿,而秦桧认为误会释清,两国休兵才至关重要。

    他俩吵到官家那里,赵构开言道:“赔银子、赔地,两者不可或缺,不然海师在前方不就白打了么?”张浚、黄启宏领命再去同兀术交涉,兀术得知宋廷不可能让步,只能甩出底牌:西北临洮府归还宋朝,另赔白银一百五十万两补偿樊城军民。临洮府金国官兵已被西夏杀个干净,西夏军为掩藏阴谋并不驻留占领,而宋朝边军未得旨意,也不敢出兵接管,于是临洮府成为真空地带。有了这一纸合约,宋军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收复那里。

    兀术对临洮府也不是十分在乎,送出去也省的被宋夏两国夹击。而对战争赔款却极不情愿,他同黄启宏费尽口舌讨价还价,才把原来对方提出的三百万两压到一半。

    金国付出赔偿后,得到宋朝军队十日内退出唐、邓两州的许诺。金国还提出今后一年之内该区域双方不得攻伐,宋朝这次在襄樊的禁军损失惨重,张浚对这一提议也表示接受。

    在此外,金国要求归还包括在内的女真俘虏,按照赵桔来信中关照,黄启宏提出八十万两的总数。女真人在樊城被俘虏四千多,按赵桔提供的花名册都各有标价,官越大钱越多。其中主帅完颜达江右是吴乞买的侄子,要价十万。兀术无奈买单,毕竟名单里面许多贵戚,放弃谁都会招来汹涌怒涛。

    黄启宏不禁佩服赵桔:“怪不得黄浦侯发财,连人也可以标出价格来卖,这回樊城的巨额开销可算转嫁到金国头上了。”之后,吴乞买收到兀术的报销单火冒三丈,咬牙说:“明年一定要从宋国身上加倍捞回来!”

    合约修成之日,朝廷快马递书到唐州,赵桔毫不耽搁,传令军兵打点行装,全体等到邓州驻军前来汇合后一起开拔。

    临行那天,赵桔去州府衙门向倪平告辞。倪平这些天一直心中矛盾,见到赵桔要走,一时想不出话来说。赵桔经过这些天观察,觉得这人还有几分良知。就说:“倪大人,在下以为,无论在哪朝哪国做官,能够爱护百姓的,就不算是个坏人。”说罢,一挥袍袖就往外走去。眼望赵桔的背影,倪平回味他那段话,不由眼眶有些潮湿。

    赵桔登上马车,被自己的军队包裹出城。途中,许多百姓扶老携幼跟随大军一起前往宋境。赵桔指着车窗外问:“司马,这是怎么回事?”司马寺道:“唐、邓百姓觉得跟着我们日子会更舒坦些,所以自发迁移去大宋管辖的地方讨生活,估摸这路上走的大约占两州汉人总数的一半。”

    赵桔当即下令军队要注意保护,对老弱病残给予适当照顾。路上,赵桔下车小便,有移民的一个十一、二岁小女孩好奇地盯着他看。赵桔被她盯着不自在,就走去更远的地方,可那女孩居然跟着。赵桔苦笑说:“meimei,你莫要再跟,哥哥小便急得很。”那女孩一笑,背过身不再看他。赵桔又跑出很远才清空肚子,回来问女孩:“meimei,你跟着我干啥?”那女孩说:“大官人,我爹娘说跟着你们会有好日子过,那是真的吗?”赵桔笑问:“你怎么知道我是官人不是小兵呢?”“您坐的车子擦得比铜镜还亮,身后还有几许多小兵跟着,比我们城里的捕头老爷还神气,当然是大官人咯!”赵桔听着得意,不想那小女孩追问:“您还没回我话呢?我家以后真有好日子过吗?”赵桔回答:“当然真的,到了前面城里你就知道。”“meimei叫什么呀?”“我叫招弟,您叫什么呀?”“我叫赵桔。”“我叫找弟是爹娘想我招一个弟弟到我娘肚子里。”“哦。”“您叫招急,是不是您的爹娘想招个急脾气的弟弟?”“。。。”

    二人攀谈着回到车边,正在路边歇脚的女孩爹娘跑过来施礼。赵桔候着金骰水囊洗手,然后从衣袋中拿出几粒糖,送给女孩吃,女孩吃后,开心得眉毛都弯。赵桔平常不带钱,却随身从不忘带糖,用来讨好小孩子的。赵桔对正向他施礼的女孩爹娘说:“大哥大姐,招弟好像蛮担忧你们日后活计的。我没有小孩,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到了大宋,你们当要尽快建起一个安稳的家,毕竟小孩子担那么多心思也是辛苦。”夫妇俩连声答应。

    说完话,赵桔上车挥手说:“招弟!后会有期。”招弟向远去的马车挥舞小手。就听一旁一个禁军都头说:“托这女娃儿的福,咱们算是把大帅的面容看个真切。”有兵卒问:“都头,虽然那几辆车打着帅旗,可不见得那后生就是太尉?我看他斯斯文文好像帐下一名师爷。”都头得意道:“你们没看到他几位随从都佩着金鱼袋么?那可都是将军才能佩的。一帮将军当听差,那不是大帅还能是谁。”招弟父母闻听惊喜,就将女儿见过大帅的事传扬开来,移民们听说大帅亲口担保会给他们安稳的好日子过,原来背井离乡的忐忑心情立刻平静许多。

    果然,唐、邓两地移民一入樊城,就受到官府和共济会的接引救助,之后在襄樊各地安顿下来。襄樊两地军民因为得到救济,大战之后居然更加繁荣。当地禁军得到战火洗礼,被枢密院升格为行营护军,其后扩充兵马,成为宋军序列中一支劲旅。

    赵桔回到汉江北岸,就坐海师舰船下令返航。上船后他说:“以后再不过江,尚未入冬便枯黄一片,风也冷的厉害。”侍从们奇怪:“少爷不是出生在汴京,也是江北,为何这般不习惯?”随即一想也就明白:“唐州和樊城哪能和繁华的武夷和杭州相比,没好吃没好住,他当然要寻着话抱怨一番。”

    航行中,赵桔所有老毛病都回到身上,晚睡晚起,白天总没精神。

    一天早晨,南宫夜雨来叫:“大帅!吉安府到了。京城到了。”赵桔躺在床上说:“到了就到了,你小子吵什么吵!响得本帅耳膜‘噗噗’跳。”南宫夜雨压低声音说:“瞭望说官家的仪仗都在码头哩。”赵桔惊问:“现在哪里?”“已经望见六和塔了,大帅。”赵桔赶忙从床上跳起来叫:“金骰,拿我的朝服来!”

    六和塔下,赵桔走下栈桥,赵构在尽头等他。赵桔施行大礼,赵构连说:“免了、免了。”礼毕牵着他衣袖向“凯旋堂”走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