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0、君子兰  (第1/1页)
    水三儿知道童建国这人比较各色,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的瓶瓶罐罐他不喜欢。    或者埋里埋汰的,哪怕再金贵的东西他也看不上眼儿。    但他感觉童建国会喜欢这种清朝棉甲,特地拎了两套登门。    童建国接过这套正红旗棉甲,在手里拎了拎。    “我去!真不轻啊!”    这一套棉甲除了身甲,还有甲裙和两条披膊、两条甲袖。    拎在手里感觉有四五十斤。    “那当然了,我拎了两套过来……”    其实,水三儿心里正没底儿呢。    这么重的两套东西大老远拎过来,要是人家童爷不肯要,遭罪了不说,脸上也挂不住啊。    “童爷,您可别小看了这玩意,我一共拿了两套,这套是正红旗的,这套是正蓝旗的。您知道为嘛这么沉吗?”    童建国摸摸甲胄上黄豆大的铜钉:“光这玩意就有点份量……”    “您再往里面摸。”    “这里面好像有铁片。”    “童爷您圣明!”    水三儿竖起大拇指。    “这叫明甲,不是明朝的明啊,是明亮的明。因为还有一种暗甲,表面是没有这种铆钉的。”    “嗯,不错,不错,一个铆钉都没掉。”    “那是必须地!咱特地给您挑的。”    童建国这种确实是奇葩。    别人买古董就喜欢埋汰吧唧,古色古香的。    他就喜欢干净利整、全须全尾的。    “就这两套啊?”    “家里还有三套呢,太沉了,回头再给您拿过来。”    “五套?剩下八套呢?”    “十三套?哈哈!童爷您知识渊博啊!算咱一个!早看丫不顺眼了!”    “说吧,您想要多少钱?”    “您看着给吧。”    “别啊,你多少钱收的吧?”    “不瞒您说,这一套我是50元收的。”    “那我就一套给您100元。”    “多了,多了,您让我赚的有点多了。”    “多出来的是您的跑腿儿钱、搬运费。”    “谢谢童爷!”    其实,这套棉甲当初流到市场上时是5毛钱一套,也就是0.5元。    70年代,全国人民都面临吃饭穿衣难的问题。    故宫的职工们也不例外。    不然,这会儿就不会有布票、粮票之类东西了。    为了照顾职工们,故宫就拿出3000套棉甲分给大家伙。    一套5毛钱,每人限购5套,双职工就是10套。    职工买回棉甲后,就拆开了,铁片、铆钉之类卖废铜烂铁,棉布用来制作衣服裤子啥的。    流传到市面上的全须全尾的棉甲也就所剩无几了。    童建国能集齐这五套就不错了,集齐十三套召唤神龙摆尾,那是不可能的。    童建国在首都这边优哉游哉,童建军在盛京却忙得不亦乐乎。    童建军脚上穿着无纺布鞋套在屋子里走着,四下打量着。    郭局有几分得意地说:“童顾问给我们赞助的一次性手套、鞋套,我们三五年也用不完呢,一到现场就用上。您看,这保留的多好……”    童建军点点头。    地上一滩血迹,尸体的位置用粉笔圈了起来。    屋子里看起来并不算狼藉,翻箱倒柜也是小心翼翼的。    很难把它跟入室抢劫杀人案联系起来。    “建军,你觉得这跟那起涉外的案子像不像?”    郭局的目光里写满了期待。    确实,辽大美国女教师被害的案子让省局上下都憋屈不已。    甚至超过了卓长仁、两兄弟的案子。    因为涉外无小事。    再说,那两起案子起码冤有头债有主,算是侦破了。    而杀害瑞秋的凶徒,眼下连影儿都没见。    童建军心里也清楚。    像他这样县级市的小小刑警,之所以被省局叫来。    一是因为老哥童大顾问的名声    二是因为他参与了上一个案子。    “是啊,”童建军再次四下打量,点点头。    “确实有点像。”    郭局长出一口气:“现在的坏蛋都被电影电视教坏了,不留足迹不留指纹,翻箱倒柜都看不出来。”    “歹徒都拿走了什么东西?”    “这个,当然是值钱的了……”    郭局意味深长地笑笑。    那感觉就如同两个小伙伴在玩游戏。    你猜?你猜猜看。    童建军不慌不忙地四下看看,直接朝窗户那边走来了。    窗台上有个明显的放过花盆的痕迹。    “君子兰?”    “建军!你果然很厉害啊。”    这谁不知道,这一半年来,君子兰火的一塌糊涂。    在这个低收入、低消费的年代里,一盆最贵的君子兰都能换一台皇冠轿车。    更别提那种换彩电、换冰箱的寻常君子兰了。    童建军顺着窗玻璃向外看去。    外面就是一条大道。    站在大道上估计一眼就能看到窗前的君子兰。    君子兰这么贵重,放在窗户前,就跟抱着金元宝站在街头没啥区别。    不惹来杀身之祸才怪了。    “这花盆应该是三十公分的吧?”    童建军打量印记。    “啊?有可能。”    “高度应该也是三十公分……”    “这都能看出来?”    “死者或其家人经常站在这里用喷壶给君子兰浇水,窗格的颜色都不一样了。所以,君子兰的高度应该在这里,花盆就应该是这么高……”    “哇,分析的对,不亏是侦察兵出身,真是明察秋毫啊!”    “这么大的花盆,这么高的君子兰,起码有40斤重……”    童建军在窗台前低下头来仔细查看。    君子兰偏爱潮湿阴暗的环境,要保持半湿润状态。    这么重的一盆在搬运的过程中难免会洒落一点泥土,被脚粘上的话就很容易留下足迹。    但因为这边窗台背阴、光线不好,足迹又浅的话,很容易被忽略掉。    童建军跪在地上,掏出小手电仔细搜索着。    没一会儿果然发现了一对浅显的足迹。    郭局也看到了,在一旁惊叹:“还真留下足迹了!”    忽略了这个足迹也不能全怪郭局他们。    他们过来时,屋里光线不足。    这会儿太阳转过来了,屋里更明亮。    躲在暗处的一些东西自然也就暴露了。    郭局反应很快,立刻拿起一只粉笔递过来。    童建军接过粉笔小心翼翼描画着足迹。    这是一对足迹。    等童建军全描画完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这对足迹的纹路是完全一样的。    可大小又略有不同,好像不是一双鞋、不是一对脚。    “凶手很可能是个跛子!”    头顶突然有人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