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 诸城风物(二) (第2/2页)
颜面,你也不要有太多怨言。在民间也一样可以达到拢密州民心,归于宋国的目的,而这也应该是你来密州做官的目的,殊途同归,不要太在意个人得失。” 成道低头受教,但心中不服:“只怕是颜制使收拢民心,而陈建初将民心推开而已。” “此话怎讲怎讲?” 成道冷笑道:“颜制使划分民籍,收拢荒地,租给流民,这是千古正道,却被陈建初一句轻飘飘的与制不合就给否定了,这不是在推民心是什么? 赵峥见成道有了自己的主见与思考,深感欣慰,但为了激出他心里最真的想法,赵峥不得不说道:“成道很赞同颜制使的做法?” 成道反问,意味深长的问道:“师父难道不赞同吗?” 赵峥干笑两声:“赞同,但要保持一个限度。” “什么限度。” “杀官造反,天下大乱。” 成道得到赵峥这个答案,明白赵峥意思,这哪里是在说限度,分明是在给自己画了一个安全线,让自己不要有所顾忌,只要不越过那道坎就行了。 赵峥见成道回意便问道:“我从梁乡来,见那个地方的模式如同倾武所说的那样,那陈建初可是与你们妥协了。” 成道冷笑道:“他哪敢真心反对,也没有那个精力,之所以这样,完全是为看做给朝廷,做给清流看我陈建初可没有同流合污。毕竟颜制使刀下人头滚滚,他也不敢多说什么。” 颜倾武在山东大开杀戒,赵峥从朝廷的风声可以推测的出,只是那个时候正好撞上了郑清之谋反,盖过了颜倾武这事,等朝廷回过神来,怕就要开始收拾这边了。 这篓子,赵峥不禁有些感叹颜倾武惹祸的能力。 “我听说密州有个宁真人,你可知道是怎么回事?” 成道听到赵峥说道宁真人,心中明了:“那是颜制使代师父收的弟子,说起来算是我的师弟。只不过弟子在山东没有公开身份,他也不知道我的真正身份,这件事情你得问颜制使,具体的事情我也不是清楚。”
赵峥微微皱眉:“事涉白云宫,你怎么如此马虎?” 成道有些委屈:“那宁唯事只是在帮咱白云宫收拢信徒,未成做过有损咱们白云宫事情,而且颜制使让我不要告诉师父您。” 赵峥听明白原委,忍不住说了一句:“我可是你师父!居然不听我话。” 成道抓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事我估计是颜制使在与师父您耍性子,可要谨慎处理。” 赵峥寻思这小子一心思都在打探自己的八卦,找个理由准备将他打发,赵峥将今天报纸上的那份八卦内容扔给了成道:“给我查查是谁写的这篇文章。” 成道站在一旁,有种坏事被揭穿的感觉,吞吞吐吐的说:“是弟子写的!” 赵峥哑然作势欲踢他,口中呵斥:“滚出去,整天不务正业。” 成道急忙求饶:“师父,迟早的事,而且我问过颜制使的意见了。” 赵峥收手,非常想知道答案,好奇的问道:“她怎么说?” “颜制使当然很高兴的同意了。”成道见赵峥心喜,献宝似得说道:“师父要不亲自主笔,密州的报纸都归我管。” 赵峥讶然:“你不是被罢了官吗?这报纸难道不是官府在办?” 成道得意的说道:“弟子虽然罢官,却可以做吏,现在是州府的押司,江湖人称二知州。颜制使岂能放心将所有的权力交给陈建初。” 赵峥从成道的话中察觉到了一丝隐患,但愿事情不要朝最坏的方向发展。 “既然你在诸城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给你一个任务,去把滞留在外的天道军弄进城来。”赵峥吩咐道。 “多少人?” “陆陆续续大概有五百多人。” 成道被这个数字吓到,看到赵峥满脸严肃,知道师父开始认真起来,也不再追问缘由,直接领命下去。 —— 第二日,赵峥约上宋道士,去拜会那传说中的宁真人。 诸城内有一座道观命叫白云观,自称是白云宫在密州建立的分坛,所以香火旺盛,初春又是许愿的好时节,所以去往白云观的路上是人山人海。 白云观外种上了许多桃树,正是初春,桃花盛开,白云观,隐约期间颇有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但人生鼎沸又将这种美感破坏殆尽,让赵峥暗道可惜。 赵峥与宋道士好不容易挤到了道观前,却得到宁真人不在 PS:感谢疯子的月票,四方五奶、书友幺二零的打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