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兵出洛阳  (第1/2页)
    听见这个名字曹叡并不意外,因为这次出兵提议的人正是刘晔。    本来曹叡只是怀疑,现在可以肯定了。    大将军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人正是东亭侯刘晔。    但是曹叡总有一些说不上来的感觉,眼前自己这位“叔父”不应该这么傻。    曹叡的脑海中两种不同意见开始打了起来。攫欝攫欝    突然间,曹叡想明白了。    不对!    东亭侯不是大将军的人!    曹叡想通了这一点,心里止不住发笑,而脸上却是一片平静。    曹叡登基后一直在发掘人才,除了自己潜邸的毌丘俭、曹爽、何曾,吉茂等人之外。    刘晔这样的老臣也是曹叡看上的人才。    所以才会继续留任刘晔做近臣,看不上的则会外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毌丘俭和王朗一样,在二月的时候参与了劝诫曹叡停止大兴土木一事。    当时毌丘俭说道。    “依臣愚见,天下应最先消灭的是吴、蜀二贼,最应寻求的事是丰衣足食。今,吴、蜀二贼没有被消灭,且老百姓仍处于饥寒交迫,即使宫室再美,还是没有益处的。”    然而毌丘俭和王朗二人命运不同,毌丘俭和曹叡有着长达六年的“东宫之旧”。    王朗从这开始曹叡就看他不顺眼,而毌丘俭却被曹叡大加赞赏。    称赞这是一个忠心国事的臣子,擢升其职,迁为荆州刺史,镇守襄阳,拨入中路军中。    而且是像王凌一样独立与外,和曹休只是合作关系的臣子。    要知道毌丘俭可不是什么世家,他的父亲毌丘兴只是匠作大夫。    他的祖父毌丘毅只是汉末乱世的一个小小都尉。    毌丘俭小时候甚至因为贫困拮据买不起昂贵的书籍,只能向有条件的乡贤、朋友借藏书来看。    曹叡登基之后仕途开始平步青云,先后任尚书郎及羽林监,洛阳典农中郎将。    现在更是牧守一方,接替了裴潜的职务。    出身世家大族的裴潜也很看好这个年轻人。    因为毌丘俭很会写文章,名声很不错。    现在通过夏侯称指名道姓,要走刘晔一事,曹叡就想明白了。    这个刘晔是一个可用的人才,大将军这么做,无非是想给刘晔打上一个门生故吏的烙印。    而这个烙印恰巧曹叡也需要,曹叡知道刘晔是个聪明人,不会放弃皇帝去跟一个臣子。    而这样的烙印却可以让刘晔成为一个纯臣,因为除了大将军派系的人之外。    没有人会和刘晔亲近,而大将军派系都是些什么人?    全是一群寒门和泥腿子出身的将领罢了。    世家无非大将军的女婿和小舅子们。    刘晔一个文臣算是和其他文臣就此绝缘了。    而且刘晔还为自己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麻烦“大将军”    好一个淮南刘子扬!    看着皇帝沉默这么久,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夏侯称十分疑惑。    这刘晔长的普普通通啊,皇帝咋思考这么久呢?    终于曹叡动了,缓缓说道。    “即是如此朕就把东亭侯借于大将军,做个军师将军吧。”    夏侯称长吁一口气,拱手鞠躬。    “谢陛下!”    曹叡让辟邪拿来一根竹杖。    竹杖柄长八尺,束有三重用牦牛尾制的节旄。    夏侯称认得这是代表国家的节杖,而魏国的节杖不同于汉代。    魏国的节杖是皇帝次于统帅大军的将领,赐予他们征伐之权。    只见曹叡拿起节杖亲手递给了夏侯称。    “望大将军持此节,替朕扫平辽东那群逆臣,震慑北疆那些心怀不轨的异族。”    夏侯称珍重的双手捧起节杖。    “臣领命!”    曹叡重新坐了回去,面无表情的脸上挤出一个微笑,曹叡微笑着看着夏侯称说道。    “朕稍后会下诏令给东亭侯,大将军先回去准备。月底前定要出兵!”    夏侯称再次拱手一礼后,拿着节杖退出了西堂。    夏侯称走后,辟邪弯着腰站在曹叡身边。巘戅巘戅    曹叡嘴角逐渐上扬,手中拿起案牍上的一块圆形背面雕刻有神龟,三角缘剖面基本呈正三角形的铜镜。    镜子十分华丽,是将作监为皇帝特制的。    圆钮座,钮座外一周断续连珠纹。以钮座为中心,镜面四乳钉布局,将主纹饰分为四区。    钮座左旁是东王公,头戴三山冠,双肩生羽,呈左侧踞坐。    钮座右侧为西王母,头饰双胜,肩有羽,呈右侧踞坐,隔钮座与东王公作顾盼状。    东王公西王母纹饰外侧,各雕塑一鸟身曲颈祥龙,鸟身双爪。    曹叡一边对着铜镜孤芳自赏,拨弄着发丝。    一边说道。    “告诉司马尚书,把工程缓一缓,先拨出些钱财伐辽。”    辟邪用那细腻的嗓音回道。    “陛下不是不喜欢有人控制着陛下,为何今日又答应了大将军的请求?”    曹叡左手放下了镜子,左边嘴角上扬着,微微张开嘴巴说道。    “先是尚书右仆射徐宣,再是东亭侯刘晔。大司马和骠骑大将军更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