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戚家军军二代  (第2/2页)
掩盖下来,可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    有业务能力的员工肯定会提前找好下家,或者另攀高枝,谁会力挽狂澜?    答案是肯定,没有人。    这样的企业只配倒闭。    推崇狼性文化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存活不了五年。    全旭没有班底,要想在这个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营造所有人的归属感,而不是仅仅依靠全旭一个人。    事实上,关于浪费的问题,三娘向全旭提过,就连袁世卿、罗世明都曾经提过,或是明说,或是暗示,总之,他们的意愿就是,不希望全旭把家产败光。    全旭其实一直没有采取封建大家长的制度来管理全氏大院,而是以企业的形式,来管理全旭大院。    就目前来说,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    罗世明无论多害怕,全旭让他赶的事,能干他去干,不能干硬着头皮也去干。    袁世卿负责对外事宜,多次采购或者出售,帐目问题从来没有出过错,就像这次与大名府六大保长合作,共同对付鸡鸣寨。    罗世明带着三十多名军大衣,不仅盯着大名青壮不让他们动手脚,反而他们从缴获物资中,偷偷出价值七千多两银子的财物。    至于盘帐的袁世卿、牛金星、无双和红尘他们也在账上做了手脚,将价值三千多匹上好丝绸,价值四万五千两银子的财物。    另外还有一大批古董和字画、首饰之类,刻意隐瞒了下来,如果真正统计清楚,这次缴获收益,全旭真正情况下也可以分二十多万两银子,当然,大名府青壮们少分了将近九万余两银子。    这就是没有文化的坏处,明明袁世卿把他们给卖了,他们还感觉,全旭是一个厚道人。    周宏儒隐隐有些明白了什么,他知道,但凡不在乎金钱和财物的人,所图甚大。    毕竟,没有哪个员工愿意跟着一个吝啬的老板。    全旭的家丁兵,就形成了三种人。    既成年男子,一百三十七人,这些人的年龄在十八到三十五岁,三十五岁以上的一个人都没有。    其次,则是成年女人。    从二十岁到三十三岁不等,共有四十五人。    女人并不是用来打仗的,也不是用来看家护院,主要是为了方便于女人坊服务。    女人坊难免有不开眼的人上来找茬,全旭就让这些女人出手。    再次就是十二岁到十四岁的少年,共计七十一人。    这些少年也不是用来打仗,而是全旭亲自培养,作为种子,成为未来的军官。    全部家丁兵加起来共有二百五十三人。    这二百五十三人,此时排成整齐的队伍。    全旭咳嗽一声:“    “全体都有,听我口令,向后转!”    “向右转!”    “向左转!”    “向前齐步走!”    “蹲下!”    “起立!”    “立正,稍息!”    虽然四面转法,三大步伐,这是解放军的基础功,然而,这么家丁兵却无法分辨左右,经常闹出笑话。    为了避免出错,全旭采取了另外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右手戴着白线手套,左手就不带。    练兵,正是因为他不会练兵,所以在一股脑的把从后世得到的所谓军事知识,都搬过来。    早上起来五公里,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长跑五公里。    五公里过后,就是吃早饭,饭菜都有rou和菜,米、面管够。    接着上午练一个时辰的军姿,然后再是齐步走。    下午再是一个时辰的军姿,然后是四面转法。    全旭把少年当成成年人,把女人当成男人,男人当成牲口进行训练,    众家丁兵连兵器都没有摸,就被全旭cao练得欲哭无泪,他们累得吐舌头,很想放弃,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干了。    可是,想着家人可以拥有十亩免租田,其他的田都是收两斗租子。这相当于每个人都给他们家里节省二十多石粮食,而且还是每年。    他们的待遇,折算下来相当于三十两银子,这可比军户的待遇强多了。    他们苦,他们累,可是,他们却咬牙坚持了下来。    喊口令,可是耗费嗓子的,全旭倒也省事,喊累了就让他们站军姿。    就在全旭训练家丁兵的时候,就引起了一名老铁匠的注意。    这名老铁匠其实并不是他对外所说的那个叫祁虎,事实上他叫戚虎,当然,本不姓戚,他其实是戚家军的军二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