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良机 (第1/2页)
看铜佛进了铁箱,马上便要点火,李彰颤着声的问道:“果真……要融了?” 这可是神像…… 郎君和父亲,就不怕神仙降罪? 李承志差点将手上的陶泥甩到李彰脸上。 裤子都脱了,你给我说这个? 他狠狠的瞪了一眼李松:你怎么做的思想动员? 李松恨声骂道:“先前如何同你说的?不炼这铜像,哪里来的铁料锻甲?难不成到时你光着膀子冲阵?” 光着膀子? 李彰头一低,声若蚁吟的说道:“也不是不成!” “砰!” 李松顺手将手里的泥板丢了过去,准准的砸到了李彰的脑袋上:“就该让你蠢死……你死了不要紧,爷爷我呢,你叔父、你兄弟呢?几樽死物,能比至亲的性命还重要?” 看他老爹发怒,李彰抱着脑袋不敢吭声了。 还是同龄人懂他。 李亮一搂他肩膀,小声嘀咕道:“我李家以军功起家,只供兵主(蚩尤),何时信过这泥塑铜铸的凡胎?再者,你昨日不是还嚷嚷,想求郎君给你打一杆如四叔(李松)那马槊一般的利器么?不熔了这铜,用什么去换铁料,拿什么去买桑木枪杆?” 听着前半句,李彰还无动于衷,但听到后半句的时候,他眼睛就跟通了电一样,“噌”的一下就亮了。 桑拓木杆的槊枪啊? “嗯……那就熔……” 李松气的脸色直发青。 听着好似你说不熔,今天便不熔一般? 就如郎君所说:真真是皮痒了…… 李松想过肯定会有人质疑,也确实有人质疑:如弟弟李柏,从弟李丰。 这毕竟是神佛,但凡是人,多少都会有敬畏之心,包括他也一样。 至于李承志? 大部分的时候,李松都将他不当人…… 李松只是一句“说不得哪日,这些财货便是我李家起事的根本”时,李柏李丰就如眼前的李彰一般,眼睛都亮了…… 真要有一日成功了,这便是烁耀万代,极尽殊荣之事,还怕融几樽佛? 但李松没想到,说通了李柏李丰,反倒是平日里对他言听计从的李彰倒不情愿了? 幸亏没将李显带来,不然非跳起来不可! 两个蠢货…… 李彰虽然性子直,但嘴却很严。况且有李松压着,肯定不敢乱说。 看他不再多话,李承志也再没有置喙。 他快速的填好了陶泥,封了箱之后,又指使李昭李明往炉里添着焦炭。 工序其实很简单,比炼钢容易多了,只要小心温度不要过高,不要将铁箱炼化,另外等铜汁流尽,翻倒铁箱的时候,不要将里面的陶范震碎就行…… 烧了没多久,就有燃着火的液体从高炉底部的陶沟里流了出来。 此时的炉温也就三四百度,哪里能将铜烧融? 这是铜里面的锡和铅。 等陶泥烧干,重新封了炉,又烧了不到半个时辰,大量的铜汁便流了出来。 李承志当即停掉了两架风车,只留两辆,均匀的往里鼓着风。 过了两刻,看插在烟囱里的细铁条立的笔直,李承志稍稍松了一口气。 温度控制的还不错…… 李松带着李丰和三个侄子快速的移动着粘有泥范的钢板,小心翼翼的让铜汁流到里面,尽量不浪费一滴。 每张钢板一尺见方,上面整整齐齐的粘着十个泥模,每个泥模铸出的铜锭,大致有十斤。 这一张模板能铸铜一百斤,李承志将这两天一夜炼出的钢全部耗尽,才勉强做了一百张。 这些模板用完,也才差不多是一万斤,所以,他自始至终都没想给这帮和尚留下一丁点的铜渣…… 随着火焰熄灭,泥范里的铜锭表面慢慢的变成了黑色。李承志让李松等人快速的敲碎泥范,将铜锭全部倒进了旁边的水池里。 池中一阵沸腾,升起了漫天的雾气。 李柏不解的问道:“郎君,为何铜也需要淬火?” “什么淬火,这是洗铜!”李承志淡淡的回道,“没看到么,刚烧出来的铜都是黑的?” 用水就能洗净? 众人只觉得稀奇,也更佩服李承志:郎君懂的真多! 李承志没办法跟他们解释什么叫做“氧化铜氢还原”。 其实这样洗,并不能完全洗净铜锭表面的黑色,李承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铜更软,让人一上手知道,这是没有掺铅的纯铜。 等雾气散尽,他指点着李彰用爪篱将铜锭全捞了出来,十块铜锭整整齐齐的摆在李承志的面前。 在火把的照映下,每一块都散发着令人迷醉的光彩。 除了李承志,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止不住的心跳加快,呼吸加重。 他们不是没见过铜,只是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铜。 废话,能不漂亮么,这里面含金的…… 两者熔点相近,单独提炼非常麻烦,再一个金含量也不多,李承志就做罢了。 这样炼出来的叫彩金,又叫玫瑰金…… 不过每块铜都只有一面是这种颜色,其余五面,还是红黑相间。 反正马上都要花出去,李承志倒表现的很淡然,有条不紊的指挥着李松等人接铜汁,淬水,捞铜锭。 一个时辰后,陶沟里就再不见有铜液流出了,李承志当即停了风箱,又数了数铸出的铜锭。 第四张模板才刚刚用完,铜锭有四百斤左右,锡和铅的混合物差不多有三百斤。 李承志的脸些黑。 这等于铜含量才刚刚过半? 黑了心的和尚,连佛祖都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