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金乌渐逝,玉兔初升二十一 (第2/2页)
昭庆殿。 一身月白广袖,金冠玉簪的李治,独自一人,在殿内焦急地等着人。 时不时,他抬头向外望上一眼,然后不耐地走来走去;再停下,再望一眼,再走。 步伐也是越来越快。 片刻之后,他终究不耐,于是便唤着一旁侍立的德安道: “什么时辰了?” 德安看了看一侧的时计,恭声道: “回殿下,亥时一刻。” 李治闻言,颇似不信,看了看时计果然如此,便想了想,指着时计问: “这昭庆殿的宫侍们也是越发懒散了——一朝没人住,便连时计也不调了?” 德安闻言,哭笑不得——现下已然晋为从四品上内侍省少监的德安,所负责的内务,可不正是这昭庆殿一带? 李治这般说,岂非是要说他为任不当。 于是便无奈道: “殿下,这昭庆殿是德安所辖,殿中的事务,也都是日日查验,再不出错的…… 只是您这般走来走去,自然觉得心如焦火,时光难捱—— 不若坐下来,一盏茶喝着,自然时间也易打发一些。” 李治想想,也有些道理,便坐下,着德安奉茶。 立时,德安便吩咐了明和清和二人,上来取茶饼,碾碎,过筛,煮茶,置香…… 一套手续下来,当真是看得李治心头火起,乃道: “怎么煮个茶,也这等半日?” 明和清和二人见他如此,心中生惶,便看向德安,德安含笑道: “殿下,这茶汤煎着,自然是有些慢……稍等……” 李治咬牙,正欲再找些不是呢,便忽然闻得殿外脚步声响,接着,便是瑞安轻唤德安的声音。 李治大喜,茶也不要喝了,便一跃而起快步行至殿前。 挑着宫灯的瑞安身后,跟着的却不是媚娘还是谁? 月光地下,但见媚娘一身素银大氅,映得一身银水般的光华灿烂,又见那眉目如画,乌发如漆,好一个画中人! 李治大喜,便急忙下得玉阶,上前迎道: “怎么这般晚?” 媚娘却先行了个礼,淡淡道: “媚娘此来,却是抗旨之罪,不宜久留。还请殿下听明媚娘所言才是。” 李治闻得她方来便要走,心中顿时一阵冷水浇淋,好不无趣,便道: “父皇此刻……” “陛下此刻,正在与诸位大臣们商议着的事情,想必殿下也知道。” 李治无奈,只得负了手,无趣道: “还不是六王叔前些日子,教了十四弟来讨乖巧的事情,被父皇知道了么?” 媚娘闻得他如此一言,便知徐惠之事果然未泄,便松了口气道: “既然殿下知道,就当知现下殿下最紧要的,不是在这昭庆殿里悠悠哉哉喝茶,却是得想个法子,多替自己争取些后路。” 李治闻言,知她此番却是为自己而来,心中温暖,便含笑不语,雪夜星空般的眸子,更是脉脉含情如波。 媚娘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便转头道: “媚娘已然言尽,这便告退了。” 李治见她要走,便急忙道: “且慢!” 媚娘看他。 李治便急手忙脚地从一旁德安手中,取了一只大锦盒来交与媚娘道: “这个,你且留着。” 媚娘闻言,便看了看他,又取了盒子来,揭盖一看,瞬间也是惊得一双美目大睁: 你道是什么? 却是一颗置于白玉底座上,比媚娘拳头还大些儿的夜明珠! 媚娘讶然看向李治。 李治便憨然一笑,柔声道: “你这些日子,被父皇禁足,想必无事可做,成日里便只是看书……偏生你又是个一看起书来,便全然忘记时间,忘记点灯。 这样长久下来,目力可就受了损了。 昨日渤海国小王子来访,送了一双夜明珠与我。我送了一颗与父皇。另外一颗便是这个——你放心,这东西,我已然先请示过父皇了,就说是送与徐jiejie的——父皇也是允了。 你回去后,叫瑞安把它放在几上。便是一时忘记点灯,此物也是颇为柔和明亮,不伤目力的…… 而且之前便曾听孙道长说过,此物可安人睡眠,再好不过……” 媚娘心中感动——自与李治相识以来,他每每总是送些奇珍异宝与她——最难得是这些奇珍异宝,皆是于她有大用的东西。 这番心意,叫她如何不心中柔软? 可现下,她还是太宗的才人,是大唐内廷的女官——便是她心中有感,也只能按着。 于是便点了点头,以示谢意,转身急匆匆原路而回。 李治怅然看着佳人背影,良久才长叹一声,无奈走向东宫方向—— 今夜,可是他应当回幸东宫的日子。(小说《大唐三帝传》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 ”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