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2章 卖掉 (第1/2页)
“就算帮我戴上,过会要去趟文物商店,冒充华侨比较方便。 戴上这个,咱们两个就更像海归。” “海归?” “海外归来人员,因为基本上隔着大海,简称海龟,四条腿那种。”相伟荣一本正经道。 “哈哈...” 新鲜叫法,这宫雪的笑点貌似略微低了些。 没办法,这年月没有那么多梗。 接过新表,取下“海鸥”放进女士挎包,换上。 很好,细节决定一切。 是宫雪动作的细节,不是“伪装”的细节。 这就出门。 至于为什么要去文物商店,吃饭时说过,想去去看看有什么适合买的。 而昨晚在和平饭店的酒吧,宫雪也已经知道他喜欢艺术品与古玩,上次去京城,也是为了这些东西。 沪上,走走逛逛的话,除了商场和外滩、南京路,貌似还就剩下个豫园。 宫雪算地主,难道建议去豫园,像帮老头老太那般喝茶? 文物商店就文物商店,她从小在沪上长大,到17岁去赣省。 可直到现在,都还没去过文物商店,对那座在广东路上的神秘商店也有些好奇。 距离沪上大厦不到三公里,就路口多了点。 车子一到停路边就成,这会不存在贴罚单这回事,只要别碍着交通就成。 一进门,看到这么一对组合,里边的工作人员还真以为是归国华侨,至少男的是。 商店内再戴着太阳镜是傻蛋,宫雪摘掉了眼镜。 被工作人员远远的行注目礼,被认了出来,她倒也无所谓,这大概是出名之后的烦恼,得习惯。 “荣哥,我们买点什么?” “画,瓷器,先看看,不一定要买。” “画?这我可懂。”宫雪笑着道。 “绝对的!你这叫家庭传统。我是只会看、不会画...” 她爸爸就是个画家。 走走看看,这的东西看着都能和琉璃厂相提并论,若只看面上放着的卖品,给人的第一感觉还是这的数量多一些。 走了小半圈,大部分都需要外汇才能购买,而且同类型卖品的价格都略比京城高些。 这时候又觉得自己钱少了点。 有个细节:这家商店内地人也能进,这会店内就有穿着的确良衬衫的顾客,没京城文物商店那么多烂规矩。 走走看看,到了瓷器展区。 宫雪除了在看字画时说了几句,其余时间都一直很安静,连个问题都没。 很好的陪同者。 东西琳琅满目,部分是清代民国的东西,官窑名窑就有,连广彩才都不少。 还有些现代仿品,精工细作,都是高级技师级的画功。 价格标的都不低,特别是有个民国后仿寄托款雍正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居然标价600外汇券! 而那些个个头挺大的清末、民国大花瓶,也就几十到几百不等。 这么个碗,贵得没道理了! 注意到他隔着玻璃看了好一会这个小碗,似乎特别有兴趣,宫雪用粤语说了句:“民国的碗都这么贵?” 民国碗值个什么钱呀,如今除了新组成的那些个家庭之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解放前留下的物件,平时也都在用,自然少不了这类碗。 在宫雪看来,一个民国碗就要一年多收入,这叫抢钱,还只收外头黑市溢价一大截的外汇券。 听了她的疑问,相伟荣微笑着道:“就是赚外汇的,赚洋鬼子的钱,国人谁会花这钱买个民国小碗。 珐琅彩漂亮,在西方世界一贯认知度很高,来这的外国人其实没几个人真的懂行,大部分估计也就是只顾看好不好看。 这类东西最容易卖上价,能蒙、好骗。“ 说到这,伸手示意服务员,用普通话道:“你好,请把这个碗拿出来,看一下。” “说贵,你还看?”宫雪心里想,有些不明白了。 一名女服务员打开柜台,将碗取出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