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困难  (第1/1页)
    孙思邈在大堂之中,讲的口干舌燥。    但内容却非常的简单。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缺”。    什么都缺。    民间缺耕牛,缺劳力,缺铁,缺曲辕犁。    帝君府缺钱,缺工匠,缺人手,连尸体都缺。    一帮医生,跟着孙思邈,学了基础医学。现在,想要几具尸体,用来学习解剖学。    陆然听着这么一堆的问题,忍不住一阵的头疼。    这得亏自己不是皇上。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蓝田,快让自己烦死了。要是整个大唐的话,怕不是要过劳死在龙椅上。    赶紧给蓝田打下基础,让这帮人尽快成长起来,替自己打工。    陆然翻看着孙思邈递上来的记录。    看着缺了这么多的东西,但是其中最核心的,还是缺少钢铁。    有钢铁的话,就不愁曲辕犁了。    这里靠近终南山,山上多是高山莽林,找几根木头还不简单,关键是缺少犁铧。    而有了钢铁,这一切都将简单利落的解决。    只要曲辕犁的问题被解决了,百姓也就能尽快的将荒地开垦完,劳力也能解放出来。    帮助自己尽快将钢铁厂筹备起来。    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陆然叹息一声,准备大出血吧,先把耕牛,曲辕犁兑换出来。    其他的,等能填饱肚子了再说。    这次出这么大的血,都超过之前消灭蝗虫的时候,召唤的那群粉红椋鸟了。    怎么着也要想办法回本再说。    想了好久之后,陆然才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才将要做的事情,吩咐了下去。    翌日,一张告示,贴到了帝君府之外。    很快,一个消息,就开始向着四野传播,在整个关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你听说了没?据说帝君府要发牛了?”    永安里,扛着耒耜的老农,撩起肩膀上的细麻布,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羡慕的看着邻居一家人,拉着曲辕犁,耕着眼前的这块地。    这是最后一块了,耕完之后,他家的春耕就彻底的完成了。    若是他们一家耕完了之后,也不知道,这犁能不能借过来自家也用用!    “我倒是听谁这么说过?可这种好事儿,你信吗?”    背着绳子的壮汉,停了下来,喘着粗气,歇了好一会儿,这才说道。    “唉,要是真的就好了。”    “如果帝君府真的发牛的话,我家今年,也能再垦上几亩地。”    “有曲辕犁,有牛的话,再多点地,也能种的过来。”    两人悠然向往着有牛,有犁的日子,不由的有些痴了。    正在做白日梦的时候,远处,一个尖利的声音响了起来。    只见自家孩子,抱着一个水罐儿,正在拼命的往田这边跑。一边跑,一边喊着什么。    见到这种情形,耕田的壮汉,不由的有些惊怒。    你这死孩子,跑那么快干什么?    自己摔了不要紧,要是给水罐儿摔了,一家人还用什么喝水?    当下,从田里面捡了一个土坷垃,就要扔过去,给他砸一下。    这边才刚低头,旁边歇息的老农,耳朵像是兔子一样,顿时竖了起来,一边听,一边疑惑的说道。    “你听听,孩子说的,是不是牛?”    这话一出,顿时让准备捡土坷垃的壮汉一惊。    他连忙停下手中的动作,仔细的听了听,随着一阵风吹来,那个声音很快清晰了起来。    儿子口中喊的是。    “大,官府……给牛!”    两人对视一眼,齐齐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眼神。    可下一刻,再也顾不上手中,田里的农具,像是被狼撵着一样,怪叫着向村子里面跑去。    这可是牛啊!    有钱都没地方买去。    这种事儿,不止是在一个村子中发生。    陆然,派遣岐晖手下的道士,两人一组,拿着他的告示,开始在蓝田三县中,不断的宣讲。    而平安里,就是其中的一个地方。    里正家门口的大槐树下,一个道士,正在抑扬顿挫的读着告示上的内容。    那些识点字的人,一脸喜色的听着告示上的内容,若有所思,满意的点着头。    而大多数黔首,却是听的满头雾水。    等道士好不容易念完了之后,下方的壮汉,这才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小心翼翼的问道。    “道爷,这帝君的告示上,到底说了个啥呀?”    “我听说给牛,这是给,还是不给呀!”    听完这话,道士顿时气结。合着这告示,我白念了?    有心骂上两句,可师傅的告诫还在耳边盘旋。    现在,自己是替仙人办事儿,可不能有原先在道观中的坏脾气。    他忍了好久,这才笑了笑,说道。    “告示上说的很清楚了!”    “咱蓝田三县,现在头上换老爷了,不再是皇上,而是变成了帝君老爷。”    “皇上登基还大赦天下呢,帝君老爷上位,当然也要烧上三把火。”    这话一出,大家都是面露喜色。    大赦天下,这事儿大家都熟。只要遇到换皇上,就能碰上一回。年纪大点的人,已经遇到过好几次了。    不过以前,都是赦免罪犯,和自家没有关系。    如今帝君老爷,恩惠到自家头上,这可比换皇上,要大气多了。    不少人都一脸喜色的看着宣讲的两个道士。有大胆的,更是直接开口问道。    “那道爷,这次帝君的恩惠,到底是什么章程?”    道士不悦的看了这老农一眼,又不能发脾气,只好不去理他,按照自己的章程继续说道。    “这次帝君老爷降下法旨。”    “给三县两百六十二个里,每个里发一袋玉米种子,借两头耕牛,两张曲辕犁。让大家耕种。”    “若是秋收的时候,亩产能达到八石以上,耕牛和曲辕犁,就归村子所有。”    “若是没有达到,则收回耕牛。”    “还有,收获的玉米,除了留种的之外,全都归帝君所有。”    “都听清楚了没有?”    道士这话一出,人群顿时大哗。    原来真的有耕牛。    虽然是借的,但是谁又会把这么宝贵的耕牛给借出来?    这要是真的能亩产八石以上,牛可就归村子了。    就算是产不了八石,这玉米仙种总比一亩产三石的粟米要强的多吧。    再怎么着,也有曲辕犁和玉米种子能够留下!    这么好的事儿,上哪里去找?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最前面的里长。    仿佛在问,耕牛和种子,什么时候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