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自然之力  (第1/1页)
    第二天,张勤吃过早饭去喂锦鲤。    嗯,刚看到锦鲤,张勤忽然愣住了。    那些挑选出来的锦鲤,好像变大了不少。    不,不是好像。    他在几个鱼池之间来回对比,发现这些挑选出来的锦鲤,的确比其他的锦鲤大不少,大约有三四公分。    也就是说,这些锦鲤一晚上长了三四公分。    这怎么可能!完全违背物理常识啊!    即使长得再快,也不能这么快吧!    可事实的确如此,这些锦鲤,的确一晚上长了三四公分。    这到底是为什么?    挑选出来的锦鲤与其他的锦鲤,吃的是一样的食物,水质等也一样,没什么不同啊!    张勤想了半天,反应过来。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昨天,他输入了一些自然之力。    这自然之力也太厉害了。    那不是说,只要他天天使用自然之力,不需要多少天,就能将这些锦鲤,培养成八九十公分的巨物。    这可是巨物,别看养锦鲤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拥有这样的巨物?    相对来说很少很少。    不行不行,他得缓一下,只要想到这么多巨物,他的心就不禁砰砰直。    这些巨物完全可以当作种鱼,不是寻常的锦鲤可比。    只要想到无数巨物在鱼塘内,成群结队游动,那画面,简直梦幻。    而且……    张勤打开APP,看向那些参展的锦鲤,其中有不少,不过三四十公分,只是较为漂亮而已。    看着的确不错,可是相比于他挑选的这群锦鲤,也就那样,可是每一个的价格却都是成千上万。    随便看上眼的,都得大几千。    既然那些废物都能卖到几千上万,那他要是培养出来一批呢?    这又不是,需要长到七八十公分的巨物,难以培养。    有自然之力相助,培养三四十公分的锦鲤,不要太容易。    一天三四公分,照这个趋势,十几天就能将锦鲤培养到那么大。    而他只需要寻找到这些潜力无穷的锦鲤,稍微一培养就可以了。    只要一想到这,张勤便仿佛看到钞票从天上哗哗哗掉落。    到那时,还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用为钱而烦恼。    这不是他俗气,什么事都想着钱。    而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人活一世,别的可以没有,但不能没钱。    谁体会过,因为没钱,面对喜欢的衣服连试都不敢试;谁体会过,因为没钱,面对心爱的女孩,连表白的勇气都没有;谁体会过,因为没钱,最喜欢的车,连幻想的勇气都没有……    而这些都是他的生活。    钱是人的胆,没钱,纵是英雄虎胆,也跨不出,一分钱画出的红线。    所以他辞职回家创业,兴趣爱好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为了钱。    不求挣个几亿几十亿,但求够花,可以让他想花就花,不必为金钱烦恼。    这也是为了日后考虑,娶媳妇要钱吧,连基础的物质生活,都无法提供,人家凭什么跟你。    日后孩子长大,娶妻生子,买房买车,这都要钱。    男子汉,就要挣下这份钱,撑起家庭这一片天。    即使不想成家,但总有父母吧。    当初在医院,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给了他很大触动。    当时他是陪好友前去,他的父亲脑血栓住院,这病可轻可重,轻者只需吃药控制,重者能要人命。    结果,他父亲发病的时候发现不及时,已然到了弥留之际,被送入急诊室抢救。    然而天价的抢救费,让他最后不得不放弃治疗。    而当时医生说的是,还有一成可能救活,虽然这希望不是太大,但这可是父亲啊!    只要有希望,别说是一成,哪怕是1%的希望,也要救治。    可却因为没钱,朋友不得不决定放弃治疗。    从此以后,他就暗下决心挣钱。    他不想父母重病,却因为没钱,无奈放弃治疗。    他希望当父母生病的那一天,纵然花再多的钱,也有治疗的底气。    哪怕治愈的希望再渺茫,也能有钱支撑下去。    为了父母,他愿意抓住最后一点希望,哪怕不幸病逝,他也尽力了,不至于日后后悔。    当然他养锦鲤,还有一个奢望,培养大量的优质锦鲤,霸占整个锦鲤高端市场。    锦鲤最初是从唐代开始培养的观赏鱼,后来才引进到扶桑。    按理说,在国内锦鲤养殖应该非常繁盛,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反而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红的趋势,等到近代,锦鲤的最大生产国已然成为扶桑。    它拥有最成熟的养殖技术与设备,并拥有大量高品质、血统纯正的锦鲤,受到各国爱好者追捧。    甚至在市场上一枝独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锦鲤养殖方面,能够与它匹敌。    现在,有自然之力相助,他完全可以培养大量精品锦鲤,压服扶桑,抢占锦鲤的高端市场。    这也算是为国争光。    越想越是兴奋张勤,挥手又撒出自然之力,想要让锦鲤迅速长大。    正在这时泪石却传来信息:“自然之力不足,请尽快补充。”    张勤愣住了,自然之力不足?该怎么补充?    “植物是自然之力的最大来源,建议大量种植。”    原来是这个,没问题。    正好他还承包了座荒山,若是能将这荒山开发成山林,那自然之力还不滚滚而来。    只是该种什么呢?杨树还是松树?    这是老家常种的树,树苗便宜,也容易栽种。    但张勤随后否定了这个意见。    因为这不符合自己的追求。    他是将养殖场当作自己的家,细心经营,想着日后能生活在一片山明水秀的地方。    在家里种上那么多杨树干什么。    或许他可以种竹子。    竹,枝杆挺拔,修长,倍受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    东坡先生更是有诗曰“宁可食无rou,不可居无竹。”    竹子四季常青,无论寒暑都绿意盎然,幽静竹林深处,修建一竹屋,每日无视红尘浮名,只求心中淡泊高远。    想一想,不要太惬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