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永盛帝的微笑(上) (第1/2页)
,我真是中天北极紫微大帝 公文。 上书。 永盛六十九年间,一月中旬,飞云县院试文试,冯氏学子化邪魔,先天高人陈立阳出面镇压。 …… 这一边,裘县令振笔疾书,写好呈给苍州府的公文信笺,盖上随身携带的县衙公章,他唤来一位芝麻官即刻送往府城。 另一边。 方鸿蹲在地上,看着冯氏学子的试卷。 卷面字迹满登登,尤为工整,优雅美观。 指尖掠过,指肚抚摸,还能感受到力透纸背的凹痕。 “经商之道……” “解放武人生产力……” “卷子上隐晦提出了限制皇旨与内侍司的思想雏形?” 方鸿越看越心惊。 冯氏学子的想法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通篇看完。 总结归纳。 大意如下。 …… 其一、推动商贸,自由地买卖交易。 …… 其二、武道至上,不应该一切都为练武服务,武人们从事各行各业,充分挖掘武人的作用,日耕百亩地,一日织构百件衣,裁剪被褥,冶炼铁器……届时,大乾王朝的千古盛世指日可待。 …… 其三、大乾内侍司,皇室掌握的京商、官商,专办专卖,禁止私营,若能打破这种垄断的状况,开设官营与民营的初步合作,互通有无,相得益彰,普及至各大府城、郡县、乡镇……如此一来,大事成矣,开创千古未有之伟业。 …… 这一刻。 考场之内静悄悄。 看着冯氏学子的答卷,方鸿不禁按了按眉心:“市场经济,自由贸易,资产资本,解放武人生产力,以及君主立宪制的思想萌芽。” “没错了。” “这些东西违反了某些禁忌,令冯氏学子入魔。” 不可说,不可言,不可想。 不可宣之于口,不可记载记录,不可流传于世。 “……” 方鸿闭上眼。 封建王朝发展出资本主义,属于跨越式提升。 后天四层到六层的武人,至多有万斤之力,从事各业,其生产力,直接跳过了手工业商业经济,足以媲美基本的工业机器。 这什么概念? 该怎么定义? 毫不夸张地形容:相当于此方世界的工业革命,跨越时代的革命! ‘机器取代人力,工业革命。’ ‘武力取代人力,叫什么?武道革命吗。’ 方鸿扶额,搓了搓脸,正应了张大田的那句话——人求上进,就会入魔。 也不知怎么回事。 又是从何时开始。 转世下凡历劫,本是不闻不问,置身事外,漠然的过客视角,如同高高在上的仙神俯瞰人世间亿万蝼蚁的心态有了革命性变化。 他方鸿,首先是人。 然后是南天门天兵。 最后才是中天北极紫微大帝。 不知不觉间。 真正融入了这个世界。 “冯庆羽。” 方鸿手捧冯氏学子的试卷,好似手捧圣贤书,只觉得心头抽搐,有点疼,为这些人族同胞感到心疼:“按理说你写到中途的时候,应该有警觉,感到即将入魔的征兆。” “只要放下笔,或可平安无事。” “只要不再继续写下去,捡回一条命是大有可能。” “为什么非要写完?” “直抒胸臆?” “只求速死?” “不想活了?” 冯氏学子冯庆宇的种种想法,到底为了什么,方鸿不得而知。 卷面渗透着一滴血扩散痕迹。 上上下下地看完。 翻到了背面。 书写着几行小字: 永盛六十九年间科举院试,冯氏学子文试中入魔而亡,应该会惊动朝野,上书陛下,忠言达帝听,良言传于世的吧? 我身患重疾,药石难医,已是将死之人。 甘冒大不韪,留此大不敬之言,又何妨。 便了结此生,以死明志,进献一生所学。 就不知。 我的名。 以后会不会有人记得啊……会不会给我追封一个武秀才功名?但愿不要身废名也裂吧。 …… 值此之际。 翻到卷子的背面。 方鸿彻彻底底明白了:“这又是一次死谏——忠言达帝听,说的正是我中天北极紫微大帝。” 张大田不是第一个。 冯氏学子也不是最后一个。 这就是世世代代的人族同胞不屈不挠的大无畏反抗意志。 念及此处。 方鸿不禁想起前世的祖国,在那个黑暗年代,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国难当头,国殇来临,四万万中华儿女不曾屈服,齐心协力,抵御侵略……先烈们挺身而出,血rou之躯,迎着炮火,前仆后继,谱写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历史不可忘,不能忘,不敢忘! 方鸿站起身。 询问院长张博武。 得知了冯氏学子的大致生平。 “冯氏学子,冯庆宇,永盛十四年生人,出生在飞云县辖下的壶子村,一介白身无功名,后天七层内息境,生前喜好经商和勾栏听曲。” “你的名。” “我,记住了。” 方鸿心中默念,轻轻折起冯氏学子的卷子,就听到轰隆一声,陈立阳从东方的旭日天边,划破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