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来到北平  (第2/2页)
个人反对。    “好,你们先下去吧,将军队安扎在王府周围!”朱棣站了起来,对着大厅中的这些人喊道。    这些人退出去后,郑良和崔瑜求见。    对于这两人,朱棣还是要见的,毕竟就藩之后,还要和他们两个打交道。    朱棣重新坐下,郑良和崔瑜两人没多久便站在了朱棣的面前。    而陈松,坐在了朱棣的下手位置,还是刚才的那个地方。    “拜见殿下!”    两人冲着朱棣躬身相拜!    “起来吧!”朱棣摆摆手。    两人站直了身子。    “殿下,末将已经准备好了酒菜,专门为殿下接风洗尘!”郑良一脸笑容的说道。    崔瑜也换上了笑容,希望朱棣能够赏脸。    朱棣摇摇头,“接风洗尘就免了,俺这次来,主要是为以后的就藩做准备。    咱们以后打交道的时间多着呢,不必拘泥于一顿酒菜!    北平府的百姓穷困潦倒,俺爹说,要体恤民力,还望两位知晓!”朱棣一脸坚决。    郑良和崔瑜见朱棣不动,也没说什么,只好作罢。    “殿下,最近北平府……”    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两人将北平府的情况简单的给朱棣说了一遍。    陈松坐在下面,眉头微微皱起。    根据两人所说,北平府这边并不太平。    前元太尉纳哈出屯兵于开元金山(后世吉林东北一带),时不时进关sao扰。    前元残存势力也想趁着秋冬之际,打进关内掠夺一番。    虽然现在不是小冰河时期,但冬天的温度依然比后世低,一到冬天,草原生存艰难。    为了生存下去,前元每至秋冬,就会想尽办法打进关内掠夺。    “进入十月,古北口外常有前元残兵出现,兵马追出城去,敌军便逃之夭夭,从不正面交锋……”    郑良的语气中满是苦涩,郑良倒也想出关和那些前元残兵拼杀,可是这个时候要是追出城去,能不能追的上还两说。    朱棣的眉头紧皱在一起,静静的思考着问题。    陈松看了一眼朱棣,又看了看郑良。    “前元太尉纳哈出还盘踞在辽东,史书记载此时的他手中有二十万兵马。    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也不容小觑。    再加上草原上的前元残敌,北平之地压力巨大!”    陈松很快就将现在的局势分析的差不多了。    崔瑜开口道:“殿下,如今北平城中的粮食倒也够用,但寒冬将至,御寒物资却不足,还有药材……”    朱棣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这里以后是朱棣的大本营,朱棣当然不希望这里变得不好。    “这样吧,过几天俺会将这里的情况禀报上去。”朱棣回道。    “多谢殿下!”    两人告了一声谢,退了出去。    朱棣从他们的背影上收回目光,看向陈松,“你觉得现在咱们应该怎么办?”    “殿下,我的意思是打。殿下手握雄兵,虽然北平都司不受您的指挥,但凭借着殿下手中的兵马,依旧可以在草原上驰骋!    如今是秋天,前元残孽势必会进关打草谷。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烧几个前元部落,杀几个前元残孽,告诉他们咱们的厉害!”陈松一脸果决。    这是一个弱rou强食的世界,如果不能将敌人狠狠的踩死在地上,日后必定会遭受反噬。    “好一个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说得好!”    朱棣一拍椅子扶手,忽的一下站起,一脸兴奋。    “你说的好,你说的好啊!”朱棣摩挲着腰间的腰刀,眼睛中射出一道厉芒。    当天晚上,上千斥候夜不收被朱棣撒了出去。    朱棣乃是亲王,不受北平都司和北平布政司节制,只要做的事情不是特别过分,郑良和崔瑜一般是不会管的。    夜不收冲出北平府城,朝着北面的草原奔驰而去。    深夜,陈松和朱棣坐在书房中。    在书房的桌子上,一张北平府的地图平平整整的平铺在桌子上。    朱棣眯着眼睛,借着桌子上的烛光看着地图。    “这里是古北口,出了古北口往北二十里是三岔口,再往北就是十八盘。    今天郑良说,三岔口的烟墩、路边墩经常受到敌军sao扰,恐怕敌军的目标正是古北口!”朱棣一脸认真。    陈松摇摇头,道:“殿下,我不是这么认为的!”    “怎么说?”朱棣看向陈松。    陈松说道:“古北口驻扎着密云后卫,正是重兵把守之地,敌军就算再蠢,也不可能冲击这里。    现在可不是成吉思汗忽必烈时期,他们连攻城器械都没有,如何拿下古北口?    更别说古北口城高池深,就算他们有攻城器械,又如何在短时间之内攻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