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 殿试开始了  (第2/2页)
考题的。    “何以兴国。”    这个策论与会试时的遥相呼应,会试之时的那个是问当今朝廷所存在的弊端,这个便问到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了。    谢至感觉这题目就是给他出的,上次他的那番回答能够高中会元,那便说明,上层的那些文臣以及弘治皇帝对他的那些想法都是赞成。    这次,他只需把他的那个回答加精一些便是。    在所有考生手中都拿到策论后,才有考官沿着座位分发宣纸了。    谢至第一个拿到的,自然也是第一个动笔的。    在考官分发完成所有考生的宣纸后,谢至大概已书写了二三百字。    在策论中,他第一次在官面之上提及了,以一县富一国的想法,在一县之中找到能富百姓的思路,然后带动一国百姓的富裕。    一国百姓富裕了,自然也就是朝廷的富裕。    这策论并非只有弘治皇帝一人能看到,所以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所以谢至也只能简单介绍一下罢了。    就现在朝廷存在的这些问题,弘治皇帝不可能不知晓。    谢至现在即便大谈特谈的说出来,那也得弘治皇帝有这个魄力去改变。    再说了,若是不做任何铺垫就做改变,对大明来说无异于是在伤筋动骨。    不说让大明更为强大了,就是现在的这种繁荣恐也很难保证了吧。    这次的策论,谢至并未再洋洋洒洒的写一大篇。    只是把自己想法简单介绍了一下。    这次的这篇策论对谢至来说简单的很,对其他的考生却并非那般容易了。    这些考生寒窗苦读了那么多年,都是在背书了,若问四书五经上面的内容,他们或许还能够回答,可若论这些需要变通的问题,对他们来讲便颇为为难了,    其实,想做个好官,岂能是简单背诵几本书就能办到的。    本来,殿试是要考一整天的,谢至只用半个时辰便把自己想法跃然于纸上。    谢至才落笔,弘治皇帝便起身走至了他身边。    谢至在奋笔疾书之际便感觉有人盯着他,他才落笔,弘治皇帝便起身走了过来,若说这个人不是弘治皇帝,打死他都不信。    弘治皇帝走至谢至身边,也没多言,直接拿起谢至所写策论。    片刻之后,才放了回去。    之后,便重新又走至了御案之前坐了下去。    谢至的策论完成了,这下只能与一直盯着他的弘治皇帝大眼瞪小眼了。    当着弘治皇帝的面,谢至也得注意些形象不是,虽不说坐的端正了,却也不敢太过放肆。    策论考一整日,期间会有宦官拿着馒头,每人配发两个。    谢至无聊坐在自己座位之上,终于等到了馒头的配发。    其他考生,一手抓着笔,另一只手往嘴里送馒头。    而谢至却是一口一口掰着往嘴里送。    现在也就只能用这个事情打发时间了,不然干坐在那里是会很无聊的。    看来很有必要给弘治皇帝提个意见,有本事提前完成策论的,还是应该让人家早些回去的。    不然的话,一整日坐在这里,这不是瞎耽误功夫吗?    谢至吃着馒头,又时不时瞧着外面的太阳。    终于...在他两个馒头快要吃完的时候,那太阳变得有些昏黄了...    这是太阳将要下山的显著标志。    看来,殿试的结束也是有希望了。    又等了那么大概半个时辰的功夫,时辰才终于到了。    王鏊率先与弘治皇帝道:“陛下,时辰到了。”    弘治皇帝也没多言,道:“收吧。”    弘治皇帝允许后,有考官按照顺序很快收了所有考生的策论。    在策论收起后,弘治皇帝率先离开,之后一众考生便也开始陆续离开文华殿。    谢至也不需要出宫,所以他也不着急。    在所有考生离开的时候,他一直坐在自己位置上。    王守仁转了几圈,走至谢至身边道:“唐寅,徐经答应了。”    丢下这句话也没等谢至回应,王守仁便随着考生匆匆离开了文华殿。    这也不是酒肆,能把这个消息传过来也已经是很不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