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谢景(2) (第3/3页)
军所不取也。将军去拜访诸葛瑾只以上下统属之礼应对,勿出纰漏,自然可顺心而过公安”。“唉,本来若无诸葛恪之事,我原也是要亲近诸葛瑾大人的,只是现在有诸葛恪之事,我就不好再施行了。要知道诸葛瑾大人与家父俱是南渡士族,家父也告诉我南渡士族处境越发艰微,应该团结一致对抗江东大族。是以我吕家才跟步家联姻,现在既然无法结交诸葛家,那也不要成为敌人便好”。黄寻听到了吕隆的感叹后,对如今吴国的政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看来吴国朝廷江东大族掌握的势力越来越大,像吕岱和步骘这样的元勋老臣都要联姻来应对江东世族的进逼,而像周瑜、吕蒙等大功之臣的后人都被这些江东大族挤出了朝廷,连个朝官都做不成了。吕隆自然采纳了黄寻的谏言,直向公安行去。到达公安,吕隆直接投帖请求拜会诸葛瑾,诸葛瑾当天晚上就让吕隆前去府中会面,设宴款待。吕隆觉得黄寻身为自己得力手下,应该带黄寻去见见这位大吴的元勋,也好让黄寻跟诸葛瑾混个脸熟。黄寻当然愿意同去,这可是跟吴国最高军事长官认识的好机会,这时的诸葛瑾已经是被孙权封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的一品大官了。晚上,吕隆与黄寻来到诸葛府拜会诸葛瑾。诸葛瑾在堂内相迎,虽不如门前相迎显得重视吕隆,但这礼数还是比董毖好多了。由此就可见诸葛瑾待人接物上的圆润,这可比他儿子强多了,也不知道如此谦雅的诸葛瑾怎么教出了诸葛恪这么个狂放的性格。当然这也可能是诸葛恪年少侍勇,血气方刚,不听老爹的那套道理吧。吕隆首先见礼说道:“末将此次回西陵为岳丈贺岁,道过公安,特来拜会大将军,以全上下之礼,叨扰之处还请大将军海涵”。“哎,子泰你这就见外了。我与汝父同是徐州人氏,乃是故旧乡亲,你小时我还抱过你,现在怎如此见外了”。这时黄寻才知道吕隆的表字原来叫子泰。黄寻是吕隆的下属,在交州还真没机会听别人叫吕隆的表字,因为吕隆在交州除了吕岱之外就是他第二了。现在有比吕隆更高官位和更老辈分以及资历的诸葛瑾叫出,黄寻才知道。吕隆当即回道:“世伯既然如此说,晚辈这就改口”。“好,快坐。将你在交州征战的事情好好跟我说说”。吕隆当然要先把黄寻介绍了,不然黄寻又尴尬了。吕隆说道:“世伯容我介绍一人”,说着让出身后的黄寻指着说道:“此人名叫黄寻,乃是我手下干将,这次征战交州,多赖此人之勇烈胆魄,方才能平定叛乱,摧敌克难,奉敌首献于陛下”。“哦,原来是位为国平贼的大将,快快入座”。黄寻自然上前见礼,拜谢诸葛瑾赐座。众人就座后,吕隆将自己平定交州叛乱的详细经过讲给诸葛瑾听,诸葛瑾听得有滋有味,讲到黄寻在年节之时奇袭高要城,惊破叛军时,诸葛瑾也对黄寻的胆魄计略所赞叹。然后黄寻献计由吕隆对峙叛军,自己带军轻袭龙川,攻破叛军老巢,逼得叛军投降,诸葛瑾更是振奋。听完整个战事后,诸葛瑾当即举杯邀黄寻饮酒,为黄寻在战事中的奇略敬酒。黄寻连道不敢受此酒,在诸葛瑾的要求下满饮了此杯。接下来诸葛瑾和吕隆聊了下家族中事,吕隆本来是带着拜会一下然后就走的态度来的,不过没想到诸葛瑾对自己如此热情,也多饮了几杯。这样聊着聊着,吕隆也不知是喝高了还是尽兴了居然说道:“世伯,这次回西陵实不相瞒是另有要事”。“哦,子泰你原来有事瞒我,还不速速道来”。“其实这次我主要是想当个媒人将我妻妹说合给黄寻成婚,所以这次带上黄寻来主要就是为了这事”。黄寻见吕隆居然把这事说给诸葛瑾听了,当即心头一跳,自己还没把握步家能同意这事呢,吕隆竟然就把这事说给诸葛瑾听了。诸葛瑾是什么人,是吴国的大将军啊。这消息传到他耳中,那自己万一没说成这亲事,势必要被诸葛瑾取笑,然后传到其他地方,自己要被贴上一个癞蛤蟆想吃天鹅rou的标签。自己的名声就毁了。诸葛瑾听到这话沉思了一下说道:“子泰我知道你的意思,黄寻的确是员干才,你想与其结亲也是想亲厚他。不过你也知道步家可是我南渡士族中的顶级大族了,黄寻虽然有奇略胆魄,这家世方面还是差了不少。我恐怕你岳丈是不怎么乐意的”。黄寻就在当面听到了诸葛瑾对这事的看法,也是感觉到异样的说不清楚的不甘。这就是世家大族吗?对地位低下的人可以当面褒贬。不过从诸葛瑾的话里,黄寻听出了这世界对于门第之分的分隔还是森严的。自己没有好的出身这先天就矮了别人一头。黄寻又再次被刺激到了,心中暗暗发誓自己定要闯出个名堂,这样才能不枉在这世界走上一遭。吕隆听到诸葛瑾对这事的评价后意识到自己不该说这话,赶忙转移话题。就这样宴会结束,黄寻与吕隆二人告辞离开诸葛府。回去的路上,吕隆说道:“远达,今日我实不该多嘴说那话,让你难堪了,实在不好意思”。“将军大人不必放心里,诸葛大人说的没错,我黄寻的家世的确不如步家,但是我记得汉朝高祖曾云“英雄不问出处”。“想高祖不过泗水一亭长,犹能灭暴秦,除项羽,定鼎天下,我黄寻现在可是校尉之职,比高祖起初的身份高了不少,如何娶不得步家女”。吕隆听到黄寻的壮言当即说道:“这才是我认识的黄远达,不论何时都有积极进取之心,你放心我必助你娶回美娇娘。不过高祖什么时候说过“英雄不问出处”,这是哪部典籍上写的,我怎么没读过”?“这个是我师父的密藏书里写的,我也是从师父那学的”。“远达,你的师父真是高人,连这种珍本都有。你师父到底是何人啊”?“抱歉,我出师门时发过誓,如果我不封侯拜相,就不许说出我师父的名字,凭白辱没了师父的清誉,教出了我这个无能的徒弟”。“好吧”。两人说说笑笑回到了驿馆休息。第二日乘船离开公安,直向西陵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