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命运 (第2/2页)
不小心了,连玄阳子都没劝住,如今神志模糊,发着高烧,脑子里竟想起了往事,方才还与我说了半天当年我们一起游山时的经历呢。” 白檀无言,司马玹竟还记得那么久远的事,那会儿他还是豫章王,可以随处走动,不像现在,只能身在这深宫。 郗清也没做声,他那时候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少年郎,哪知道多年后亲密无间的三人如今站在一起会是这样的身份差别。 “陛下为何忽然这样了?”白檀实在无法理解。 白唤梅叹息:“为了躲避丞相追究凌都王的事,他才故意多服了几颗,哪想到真把自己给弄病了呢。” 白檀朝郗清瞪了一眼,司马玹向来是为他人着想的人,居然被他说的这么不堪。 本来觉得不妥,但有郗清和白唤梅在,白檀便跟在他们身后进去看了一眼司马玹。 其实隔着帘帐也看不清楚,只觉得他又瘦了许多,心里便愈发埋怨那个挨千刀的历阳王。 出来后他问郗清:“能治好么?” “服了药应当就没事了,以后别再服丹药就好。”郗清一副随他便的模样,这话却是对白唤梅说的,说完也没停留,他还要去照顾司马瑨呢。 白唤梅送他出了殿,忽然问白檀:“你有没有觉得,郗清总是不愿与我久处?” 白檀讪讪:“阿姊是贵妃了,他自然要避嫌?” “也是。”白唤梅像小时候一样挽着她的胳膊,沿着宫道缓行:“凌都王的事陛下忧心,我也挺担心,不知叔叔与你说了没有,谢家有意与他联姻保他。” 白檀抿唇:“嗯。” 白唤梅道:“谢家的女儿我也见过的,的确不错,倘若是一般的人,我也不放心。” 白檀一愣:“阿姊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白唤梅怔了怔,讪笑道:“我真是胡言乱语了,你不要放在心上。” 白檀与她自小一起长大的,怎么可能察觉不出这点异常:“阿姊有什么话还不愿与我直说么?” 白唤梅叹了口气,垂着头小声道:“你还记得我与你说过,陛下当初之所以选我入宫,是因为我的身份么?” 白檀细细回想了半天,在乐游苑里久别重逢那次的确听她提起过。 “难道不是因为阿姊是乐才么?” 白唤梅摇头:“因为我曾是先帝内定的太子妃。”
白檀一下懵了懵神:“以前的太子是谁?” “以前哪有立太子,不过先帝只有一个子嗣,他定太子妃自然是为了自己的儿子。”白唤梅叹了口气:“这本也只是一句口头之言,可后来陛下做了储君,白家让他践行此诺,他有何选择呢?” 白檀总算回味过来,若是没有那场叛乱,司马瑨依然长在深宫里,会不会就不是现在这幅模样? 也许他已经登基做了帝王,兴许还受人敬仰,他身边的人也就是白唤梅了。 豫章王依然是那个豫章王。 她呢?她会在做什么? 世道如此奇怪,一个变故就将所有人的命运都改变了。 “我从不知道阿姊与凌都王……” 白唤梅忙道:“你别误会,我打小就没见过他几次,对他哪有那心思,只是……只是总觉得像是亏欠了他一样,所以希望他能得个良人配了,也就心安了。其实我本来希望你与他……”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但又觉得他那般凶神恶煞,你不会喜欢。何况后来你还收了他做学生。” 白檀无言以对。 回到东山时天早黑了,郗清正在后院廊边唉声叹气。 “我怎么这么命苦哟,一个司马家就够要我小命咯。” 若在往常,白檀肯定要笑骂他几句,现在却着实没有心情。 无垢再去书房时就见她家师尊在那儿捏着把银剪剪那古琴上的琴弦,一根一根,剪一下,“噔儿”一声。 她有点慌,师尊的心烦已经到了最高境界了吗?竟然都开始毁琴了! “师尊冷静,这可是上好的琴,都是钱啊!” 白檀看她一眼,陡然跳了起来:“啊啊啊,你怎么不早点提醒我!” 无垢看她手里还捏着剪刀,抱着头就跑了。 白檀丢开剪刀抱住那把琴,正心疼呢,忽然身前一暗,灯火被罩下一层阴影。 她转头一瞧,司马瑨竟然穿戴整齐出来了,只是额上还有汗,看着也知道没好透。 他将白檀手里的琴抢下来放好:“恩师是不是听太傅说了谢家的提议?” 白檀移开视线。 司马瑨捏着她的下巴强迫她转过头来:“恩师在乎么?” 白檀拨开他的手:“这是殿下自己的事。” 在乎不在乎又有什么意义?她是师长,教导他出师才是该做的事,他的私事本就与她无关。 作者有话要说:早上六点半起床写,居然到现在才写完,我……orz 昨晚看到有菇凉问地名,正好来叨叨几句。 其实大家也看的出来,这文是在东晋的基础上架空的。之前看到有读者说丫鬟那边有些东西不合理之类的,其实魏晋时期本就是个“不合理”的时代,在这基础上架空的就更自由些了。 举两个栗子,叔叔离家还特地去嫂子屋里道别,居然没被哥哥捶死也没被外人喷;大臣的儿子没官职还敢拦下一品大员让人家给吹个笛子,一品大员还真吹了,吹完俩人一句话没有各自调头就走……这些事情在后世都是不可能的,但在那时候都是真事。要是按照宋明理学之后的标准,这文开篇就不成立,女子无才便是德,怎能做老师?还被男人强掳走?可以回去自尽了。这也是我喜爱这个时代的原因吧,女性的束缚相对来说少很多,不仅仅是困于宅院。 然后说说文里提到的几个地址—— 建康是今天的江苏南京; 豫章在今天的江西南昌附近; 新安在浙江钱塘江上游; 历阳在今天的安徽和县; 东海郡这地方是我唯一没有详细考究的,西晋的时候东海郡管辖山东省临沂市南部与江苏省东北部一带,到了东晋肯定就只剩江苏东北部了。今天江苏省连云港市有个东海县,不知道有没有关系,好像那里产珍珠,产不产玳瑁我也不清楚,毕竟我就爱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嘛╮(╯_╰)╭ 至于女主心中至爱吴郡,在今天的江苏苏州,太湖之东就是苏州了。 还有文里提过的练武湖,其实就是今天南京市内的玄武湖。东山在南京也是有的,现在江宁区还有个东山镇呢。谢安有个成语叫做东山再起,指的是会稽郡里的东山,在今天的浙江绍兴市。白檀这个东山,地理位置其实应该是南京的钟山。 开善寺在南京东郊,就是今天的灵谷寺,其实在南梁时期才会有开善寺,这里被我搬来用了。这就是架空的好处哇。 哦,你们以为我说这么多就表示我以后会做个严谨的考据党了吗?并不,我还是会继续胡说八道的╮(╯_╰)╭ 唉,作者有话说怎么就那么能侃,写文咋就那么慢,自抽三百鞭退场,嘤……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