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6章 无私奉献 (第1/2页)
当即就让沈括批了黄履庄的研究经费申请,同时追加了七倍资金。 既然要做自行车,那就做一个成熟的,能够广泛市场应用的交通工具。 这对未来改变大明百姓的生活面貌,有极大助力,也可以促进国内的消费,同时郑克均更知道,自行车还有军用价值。 要不然抗日战争时期,哪里那么多骑自行车的特务。Μ. 郑克均把黄履庄召到自己的府邸,探讨了好几天。 郑克均将现代自行车的架构,原原本本给黄履庄说了一遍,当然郑克均只说结构,其中具体的实现原理,得黄履庄自己推敲。 那几天,黄履庄简直对郑克均惊为天人。 要知道他本来的自行车方案,是一个原始的方案,他只能保证做出来可以骑,可以走。 但郑克均对他的自行车改良,直接拔高到成熟应用的地步。 橡胶加钢圈的轮胎,齿轮链条加润滑油,稳固的三角钢架,方便流畅的转向杠。 甚至加一个铃铛的设计,郑克均都告诉他了。 黄履庄平时只听说郑克均也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如今的许多科学理论,天文的,生物的,医药的,物理的,化学的……等等,都是他率先提出。 他对沈括,胡克,莱布尼茨,波义耳等伟大科学家的研究项目,也有很多画龙点睛、醍醐灌顶的开创性指导。 黄履庄万万没想到,郑克均对自己一个小小的自行车项目,也有这么成熟的指导。 曾经的黄履庄,酷爱发明,但他一直也知道,奇yin技巧,没有出路。 可是现在看到大明最高掌权人,燕王郑克均对科学如此上心,黄履庄彻底放心了下来。 这世上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前途,能够完美融合。 这一年里,黄履庄夜以继日的工作,将自己原来的自行车方案,按郑克均的思路完善,解决一个又一个细节难题。 前后做了上百架自行车模型。 终于在一年后,他做出了一架成熟的,可以进入工厂生产的,也可以走进千家万户的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和郑克均小时候见到的二八大杠,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今天,趁着郑克均回了北京,有了闲暇,黄履庄赶紧过来表演。 沈括、居纽等科学家,全都惊讶无比。这个两个轮子竖着排列的玩意,竟然真的能跑,速度比驽马还快。 有了这玩意,今后出行不是方便多了? 要知道一匹战马可不便宜,而根据黄履庄介绍,这自行车的造价比马低多了,平时还只需要打气,不需要喂马料。 “又是一项改变世界的发明。” 沈括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见证在郑克均主持下,诞生伟大的发明了。 自行车虽然简单,但一定将改变人类的生活面貌。 “很好,沈括。” 郑克均叫过沈括。 “臣在。” “下来后立刻与黄履庄商谈,看是买断专利,还是专利分红,尽快成立自行车工厂。 我看就让苏妲己和克利奥帕特拉代言,向全世界推广。” 自行车一定是能走进千家万户的,特别是在这个没有汽车的时代。 自行车之所以没有在欧洲流行起来,就是因为欧美的汽车,几乎和自行车同时代。 如今这个年代,郑克均看不出任何产品,能代替自行车的应用场景。 而苏妲己和克利奥帕特拉已经是享誉世界的大明星,只要她们骑着自行车走一圈,顷刻就会带起一场大流行。 到时候自行车不知道可以给朝廷带来的多少财富。 可是黄履庄听了郑克均,却赶紧摇头。 “燕王殿下,买断和分红就算了,严格来说,自行车的发明,燕王殿下的指导贡献更大,我只是个执行者。 再说了,皇家学会不但报销了我所有的研发费用,每个月还给我发了丰厚的薪水。 我哪里还有脸面再要钱。” 黄履庄说的不是违心的话,他身处这个时代,是真的觉得再要钱就不好意思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匠人,原本就该是下九流,做一些奇yin技巧的小玩意,被人看成是不务正业。 什么时候听说过官府会给民间匠人报销做工费用?这简直是亘古未有的事。 更没有按月给与工人丰厚报酬的朝廷。 黄履庄从小就喜欢钻研些小发明,但他也深知,这只是他的兴趣爱好,将来不可能靠这条路谋生。 如今竟然能把这当成职业,他已经十分感恩了,哪里还敢奢望其他。 “不,这专利钱,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郑克均语气斩钉截铁。 郑克均是绝对不会去搞“无私奉献”“爱国捐赠”那一套的,流毒无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