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_第106章 莫名其妙的反向saocao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6章 莫名其妙的反向saocao作 (第2/2页)

这家伙,得在西域完成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在长安,是折腾不出什么花儿来的。”

    “苏定方他们,应该已经到了吐谷浑吧?”

    “但愿一切顺利。”

    “好了。今日就到此,再坚持写七篇,看看会有什么新的惊喜。”

    李奇合上了日记本。

    他长长的伸了个懒腰,准备再补一个觉。

    暖阁睡是好睡,但毕竟不是家啊!

    只是还没等李奇上床呢,门外便传来一阵急忙的请示声:

    “殿下,宫里来人。说陛下有旨,请殿下即刻进宫。”

    “又来?”

    李奇虽然挂职户部侍郎,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严格来说,已经是无官一身轻。

    不用早朝了。

    上次这么急着叫自己的时候,是赵德言要弹劾自己。

    这一次,恐怕也是八-九不离十啊!

    效率可以。

    自己昨夜才在暖阁过夜,今天弹劾就来了。这种感觉就好像,赵德言在平康坊装了一个摄像头。

    李奇无奈,只好进宫。

    太极殿。

    李世民特意看了李奇一眼,见李奇浑不吝的睡眼惺忪,不由得道:

    “来人,给贤王搬一张椅子。”

    这话一下子就把李奇给惊醒了。

    开玩笑呢吧老李?

    我这一没病没伤,二不是岁数大了,给我搬椅子,要做什么?

    太子大哥尚且站着,老裴大人尚且站着,六部尚书尚且站着,我可不能坐。

    李奇当即道:

    “回父皇,儿臣站着就行!”

    李世民有意无意的道:

    “站着?我怕你一会睡着了容易摔倒。”

    李奇当即精神焕发:

    “睡着?不可能睡着的。百官商榷天下大事,儿臣自然要小心聆听。”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儿臣不可能睡着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好小子,你金句倒是不少啊!

    李世民这才正式道:

    “各位爱卿,有何事可论?若是无事,朕想和各位商议商议,新修改的征兵令。”

    “玄成,上次你说的话,朕记在心中,确实有道理,所以已经对征兵令进行了修订。玄成不妨仔细看看。”

    玄成,就是魏征。

    专门唱反调,哦不,专门泼冷水的谏议大夫。

    魏征闻言,看都没看新的征兵令,便道:

    “陛下,臣并非对征兵的细则有疑问,而是对征兵的时间不敢苟同。”

    “天下初定,百姓恢复生产。”

    “我大唐此刻,可谓百废待兴。如果把壮丁都抽掉,无人从事生产,国家国力久久不振,长远来看,无异于杀鸡取卵!”

    李世民黑着脸。

    他当然也知道魏征说的有理。

    只不过,平定突厥,是本朝对外的第一要务。

    李世民心急了一些。

    但是,当面被魏征打脸,这种滋味还是不好受的。

    场上无人说话,氛围突然有些压抑。

    老实说,现在的确不是征兵的时间,你好歹养精蓄锐个两年啊。

    两年之后,直捣黄龙!

    一举荡平整个突厥,再设个安西都护府,多美的事儿。

    李世民眼瞅到李奇,心中突发奇想:

    这小子向来懂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鬼主意?

    “奇儿,你对魏大人的建议作何评价?”

    李奇由衷的道:

    “魏大人乃百官楷模,儿臣佩服得紧。这征兵令的确有问题,但是满朝文武,却无人敢议,唯有魏大人一心为公,直言敢谏!”

    “如此正直忠良之臣,儿臣以为,当赏!”

    赏你个头!

    老子喊你出来说话,是让你支持一下朕,不是让你夸魏征的。

    这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朕当然知道他是忠心体国。

    否则,早不知死多少遍了。

    反倒是魏征,看向李奇,大有一种贤王知我心的感觉……

    这个时候,赵德言终于站出来了。

    他朗声道: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讲!”

    “魏大人固然值得赏赐。不过,微臣以为,贤王殿下更应当大赏!”

    嗯?

    李奇挖了挖耳朵,自己这是出现幻听了?

    昔日弹劾自己逛青楼的赵大人,居然为自己请赏?

    李奇很迷惑。

    他朝着殿外看去,很想看看,今日是不是太阳出西边出来。

    也没有啊……

    日出东方,喂我……啊呸,搞窜了。

    李世民也深感意外,他沉着道:

    “贤王殿下如何当赏?你倒是仔细说说。”

    赵德言似乎胸有成竹,就等这一刻。

    他甚至有意无意看了一眼李奇,眼神在说:殿下,看见没,我是来交好的。希望殿下忘记之前的不愉快,让咱们重新开始好不好?

    只听赵德言道:

    “回陛下,微臣之所以说殿下当赏,乃是因为殿下值得。”

    “众所周知,去岁天下大旱,民不聊生,贤王殿下慷慨解囊,倾其所有,所捐赠银钱、食物乃本朝之最,在民间,更有长安大善人之称谓。此乃其一。”

    “其二,因为赈灾拨款,国库空虚。”

    “户部戴大人为此昼夜焦虑,但是贤王殿下挂职户部侍郎后,大刀阔斧改革税制,并以钱庄之法,广纳天下之财,一时国库充盈。”

    “其三,这两日,长安城满城热议才艺大选,百姓纷纷夸赞朝廷之举。”

    “微臣知道,这也是贤王殿下一力促成。”

    “其四,贤王殿下献马蹄铁,让我军战马减少损失近三成,此举功德无量。”

    “其五,微臣曾听闻,贤王殿下改进了雕版印刷,采用活字印刷法,大大减少雕版费用,减少印刷工期,为天下读书人造福。”

    “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若是贤王殿下不得封赏,试问这满朝诸公,还有谁更值得?”

    赵德言这洋洋洒洒说下来,群臣心中都是一惊。

    原来贤王殿下做过这么多事情?

    相比之下,太子殿下就显得有些星光黯淡,晦涩不明了。

    就连李世民,也微微皱眉。

    这小子这么能干?

    这不统计不知道,赵德言这么一说,还真是。

    自己对这小子的封赏,好像的确少了些,只是封了个惯例的亲王,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而李奇此刻也颇有些不好意思。

    这忽如其来的saocao作,让他准备好的“反弹”无用武之地。

    李奇原本就计算好,赵德言若是弹劾他留宿青楼,与风尘女子有染,他便要大力反弹。

    一是状告赵德言跟踪监视本朝亲王;

    二是状告赵德言与青楼女子合谋,陷害本朝亲王。

    现在好了,故事的发展完全出乎李奇的意料。

    李世民有些尴尬道:

    “既然如此,奇儿,你想要什么赏赐,不妨说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