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朝中争斗 (第1/1页)
“小子见过道显大师。” “小施主与荡寇将军年轻时可真像,今又如此勇武,当真是虎父无犬子。” “那是自然!” 田七仰首挺胸,有荣与焉。 “麟哥儿可是我从小看到大的,他是什么人,我岂会不知道?” 岂会不知道? 恐怕你还真不知道... 这魂都换了一个新的,你还没发现呢! 赵越在心中暗自吐槽。 “大师,我母后他...” 司马兴男从赵越身后走出来,有些焦急的问道。 “太后与吴王一直在佛殿中,安然无恙,县主莫要担忧。” “这就好。” 这下子,司马兴男总算是真的可以将悬着的心放下来了。 “钟山寺出了这么大的变故,我等还是入殿去拜见太后罢。” 道显大师轻轻点头。 “这宫中宿卫一齐谋逆,此事绝不简单!” 谢尚在一旁说道。 “不错,这帮杀才,宫中宿卫好好当着,怎么会突然谋反了,定然是有人在背后撺掇。” 赵胜左手缠着绷带,不过他面色如常,显然这点伤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这宫中宿卫,自然的是管理宫中宿卫的人才能撺掇。” 赵越小声嘟囔着。 这赵盛之父赵胤,现在可不就是右卫将军吗? 怎么算来算去... 好像... 这一切还是他天水赵氏布的局? “不管如何,先去拜见太后,有太后在,一切真相都会水落石出。” 众人也不废话,留下十来个僧众照顾伤者,清理残局,剩下的人风风火火的朝着佛殿去了。 佛殿中,庾文君听到外面的喊杀声停了,也知道胜负已定。 “去看看可是道显大师赢了?” 若是道显大师输了,她也绝对不会落入贼人之手! 此刻庾文君藏在长袖里的芊芊细手中,就握着尖利的头饰。 若有贼人入,她宁愿死了。 “太后,是道显大师过来了,不过还带着外人。” “外人?” “他们都带着血,人数有十多人。” “既是道显大师带来的,必定是没有风险的。” 庾文君将头饰收了起来。 “公主也在他们中。” “那丫头...” 庾文君又是生气,又是庆幸。 生气的是她这个女儿顽劣至此,丝毫不让人省心。 庆幸的自然是钟山寺中遭逢大变,自己的女儿安然无恙。 “去问问他们是什么人,再与我通禀,否则,不让他们入殿。” 若连她这个太后的话都不听了,那外面的人必是歹人。 若是还知晓她太后的身份,届时再召见不迟。 很快,宫中女官快走入内了。 “道显大师,还有天水赵氏的赵越。” “天水赵氏?赵越?” 庾文君点了点头。 “原来是他们,难怪,他们可有入殿?” “那赵家郎君说,未得太后召见,不敢入殿。” “算他还有点世家高门子弟的样子。” 自己怎么说也是与这个赵家郎君有过赠剑送酒的恩情,天然便与我亲近,相比于其他人,算是非常可以信任的了。 “让他们进来罢。” “诺。” 殿外,得到宫女的传话之后,赵越等人才缓缓入殿,至于部曲那些,都留在殿外了。 “小子赵越,拜见太后。” 佛殿没有帷帐,太后早就准备好了白色纱帽,戴在头上,让外人见不到她的真容。 不过面容看不见,身形却可见,只见太后庾文君肩若削成,腰如约素,肌如白雪。身穿一袭白色宫衣,外披一层轻纱,佛殿微风吹过,轻纱飞舞,整个人散发出淡淡灵气。 尤其是她那曼妙的身形,宛若是一颗成熟的果实一般,将成熟女人的魅力全部释放出来了。 “小郎君不必多礼,起身罢。” “谢太后。” 赵越捂着胸口缓缓起身,而身侧的司马兴男则是上前将赵越搀扶起来。 见到此情此景,庾文君眉头微皱。 “丫头,过来!” 大庭广众之下,你一个未出阁的公主,居然与外臣拉拉扯扯,这成何体统? 司马兴男小脸一红,低着头小跑到庾文君身前,一下便抱住庾文君,将头枕在那柔软的山峰上,还磨蹭了两下。 “呜呜呜~母后,方才女儿怕极了,现在见到母后安然无恙,孩儿也放心了。” “你这顽儿...” 庾文君本来是想要训斥司马兴男的,但见到司马兴男如此作态,这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是被触动了,心中怒气自然也就消散了。 她摸着司马兴男的头上乌发,轻声细语说道:“母后在呢,都过去了,没事了。” “嗯嗯嗯。” 司马兴男头从庾文君胸口抬起来,手背擦了擦眼眶中的眼泪,走到庾文君身后了。 在庾文君看不到的地方,司马兴男给赵越比了个手势,吐了吐粉嫩的舌头,那神态,那眼神,哪里还有之前哭哭啼啼的模样? 这戏精公主,差点将赵越看笑了。 “小郎君,本宫在此地礼佛,不知外面情势,你与本宫仔细说来。” “好!” 赵越缓缓将钟山寺中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当然...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赵越还是知道的。 譬如将天水赵氏的嫌疑完全抛除,譬如此间与公主牵手拥抱的事情,自然也不能说给太后听的。 片刻之后,待赵越说完了,庾文君脸上的沉思之色也变成担忧之色了。 “恐怕是因为朝中的事情,波及到本宫了。” 朝中的事情? 赵越心中顿时明了。 “南顿王司马宗与我兄长有隙,之前执掌宫中宿卫的,乃是于南顿王交好的虞胤,虞胤在宫中宿卫中威望极重,当初遴选良家子入宫为宫中宿卫之时,虞胤便在了,如今带出宫来的三百宫中宿卫,有近半都反了,必然是因为虞胤的撺掇!” 三百人,一百多人都反了,这前右卫将军在宫中的声量实在是有点太大了。 “还有方才小郎君所言之贼人,既然不是江匪,那必然是北归流民了。” “臣下也有此猜想,况我听他们的口音,诸如‘六处冲军’、‘活嚼蛆’、‘了戏’,这是广陵口音,是故可以判断,他们应该是广陵人士。” 广陵? 庾文君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不错!” 她重重点头,说道:“邵陵郡公也多不服我兄,广陵治下多次被御史弹劾,若有邵陵郡公参与,也不足为奇!” 平定王敦之乱时,苏峻出了很大的力,立了不小的功,结果明帝遗诏中的辅政大臣,没有他苏峻,苏峻怀疑是庾亮删除了遗诏上的有关部分,遂与庾亮有隙。 加之苏峻多次被朝中弹劾,有传言台省要召苏峻入朝,有这个原因在,苏峻狗急跳墙,似乎也不难理解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