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章:学术界的泥石流 (第1/2页)
,我的学霸人生模拟器 …… 不得不说,顾枫已经让樽博士在研究院出了名,现在研究院没有人不认识他。 聊天的话题也围绕着他,尤其是在茶余饭后,樽博士的事迹已经变成了众人的谈资。 “真是无知者无畏,一个月5篇以上的论文,还发表在cc,那不是笑话吗?” “一年能写出一篇就算高产了,更别说一个月五篇,他当cc什么?” “人家或许根本就不知道cc哈哈,真是个滑稽的家伙。” “别说了,人家可是关系户,到时候真进来了。” “这人是柯博士介绍的,也许真的有真才实学呢?” “什么真才实学?萨博士作为他的岳父都看不起他,萨博士难道不比柯博士了解他,我都听说了,这个家伙以前做过几年医生,给柯博士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救了柯博士一命,柯博士才破格让他进来的,实际上在物理学上根本没有多少见解。” “原来是这样,难怪介绍的时候说是救命恩人。” “他医生这么了得,去当医生好了,为什么偏偏来凑我们物理学的热闹。” “不想当物理学家的学者不是好医生。” “哈哈哈哈。”…… 一阵欢乐的嘲笑声弥漫在研究院的食堂内,因为“樽博士”的原因,研究员们的话也变得多了起来。 柯博士的助理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论,一边皱起了眉头。 怀着担忧的情绪,他结束了这一顿午餐,匆匆来到了柯博士的实验室。 柯博士看着忧心忡忡的助理,笑着问道, “老金,你怎么了?” “您的名誉正在受损,您就一点都不担心吗?我觉得您不应该破格录用樽。” 助理一脸严肃地分析着樽博士会给柯博士带来的各种问题,并讲述了今天在食堂听到的议论,苦口薄心地劝说柯博士,不要再维护樽博士,按照老的流程走,不能给樽博士开后门。 “我不能阻止流言蜚语,但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您不能因为他救过您,就影响了您的专业判断。” “救我是其次,早在之前我就与他交流过,我确定他是有真才实学的。” “有真才实学的人怎么会连cc审稿规则都不知道?别说一个月发布5篇论文了,一年之内都没有同名作者发布过连续2篇的论文,cc我们最高的物理学期刊,怎么可能让他灌水?” 助理老金质问道。 柯博士微微颔首,“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布这么多论文,确实难为他了。” “所长,您已经很厚待他了,希望他这次如果没有完成约定,您不要再袒护他,否则您的名誉会更加受损,到时候萨博士借题发挥,很可能夺走您的所长职位。” “好,我知道了。” 柯博士长叹了口气,作为研究院的所长,他也有很多无奈。 在此之前,研究院也从未为了谁走过后门,开过绿灯,破格招募的人才是有,但都是物理学崛起的天才人物,是众所周知的,也在cc发表过论文。 而樽博士偏偏是一样都不占,再加上萨博士的诋毁,众人都觉得他是一个想靠关系走后门进来的草包,这印象分就很差了,连带着柯博士也受到了同僚的质疑。 而此时,约翰森已经开始了每日必须的审稿工作。 审稿工作在别人看来或许会觉得枯燥无聊,但约翰森却乐在其中,尤其是在看到好的物理学论文的时候,总会感觉自己距离真理又近了一步。 每一天都会有很多科学论文投稿到cc平台上,首先通过一道排重筛查,确认是原创论文后,再分配给一审技术编辑,约翰森就是一审的技术编辑。 所谓技术编辑,就是必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编辑,一般都会外聘一些相关学科的学者、教授、博士或者科学家。 别看是一审编辑,在一审处是十分严苛,因此,一审论文通过的概率只有30%,如果遇到较真的学者,例如汤姆森这样严谨的人,通过的概率又降低了,只有20%。 二审则会送到编辑部的主任和副主编处,作为cc个全球最着名的物理学期刊,主任和副主任都聘请的是退休的老物理学家,他们拥有很深的知识储备与资历,因此对论文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一般送到这里的论文,能最终通过的概率只有5%。 如果特别优秀的文章还会送到主编处进行三审,cc主编地位和万国物理学研究院的副院长基本持平,只不过cc注重理论,研究院更注重实践。 能在cc编手中通过的优秀论文,不仅仅会被cc登,还会被选为精选集,发布给世界各地的物理研究院,作为全龙族物理学家共享的文献资料,因此通过的概率就更低了,基本上是1%。 顾枫想要在短时间内在cc发表5篇以上的论文,即便是在柯博士看来,也是小概率事件。 约翰森揉了揉眉心,戴上自己的防辐射眼镜,打开电脑文档,找 到分配给自己的两份顾枫写的论文,开始仔仔细细地阅读起来。 然后,他脸上凝重的表情渐渐发生了变化,不自觉地长大了嘴巴,到最后甚至能塞下一颗完整的鹅蛋。 “这…这论文,真的是一个资历只有3年的博士写的?” 约翰森擦了擦眼睛,从头到尾,再次拜读了顾枫的论文,这一次他更加兴奋了。 “多新奇的观点,多好的论证,他简直就是天才,这篇论文,绝对,绝对是我这一年来看到最优秀的论文!” 汤姆森拍着桌子说道,他周围的同僚都投来了讶异的目光。 “汤姆森,你是找到宝贝了吗?” “没错,我找到宝了,这篇论文绝对会轰动整个物理界!” 约翰森难掩激动地说道。 技术编辑部的几位学者纷纷都站起身,好奇地走向汤姆森的工位,凑到电脑旁,想一看究竟。 “什么好稿子,让我们也看看。” “对啊,汤姆森,我们也帮着一起掌掌眼。” “你们看,就是这篇论文。” 汤姆森也不吝啬,让办公室的同僚们都看了顾枫写的这篇论文。 半小时过后,所有看完论文的技术编辑都发出了赞叹。 “写得太好了。” “这是我们物理学的突破啊。” “没错,这对带动航空有很大的帮助。” “快,把这篇稿子送去副主编那!” 立刻有人提议道,汤姆森点头,“我再校对一遍,没问题就送去给副主编。” “我来帮你一起校对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