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拾肆 结连理比翼作双飞 (第1/2页)
“与皇兄同喜。”孟姝从东华门下了车马,匆忙忙地过来,“看来正赶上时候,不知哪家的姑娘得此福气与皇兄结为眷侣。”她稍提裙边,露出鞋面片点污糟,又在地上跺了跺。长忻看在眼里,心道是大抵是去宫外头耍了,回她道:“不过就是从数位不曾熟识的官家姑娘里择一人罢了,谈不上眷侣与否。” 孟姝挽起袖边一拧,展开拍了拍。长忻登时哭笑不得,问她:“去哪里了?”孟姝摆出甘凭赏罚的样子,丧着脸向他道:“皇兄体恤。缀锦楼沈班主新排了一折《春灯谜》,才奏了幕前曲,底下就已满座高朋。我巴巴地遣人去到扬州要了本子来,字句斟酌后才愈觉出这其中的妙意来。” 长忻道:“快些回你殿里去罢。阿耶见了,不定要怎么申斥你。”孟姝将离却停,犹疑道:“我在莞云台赊了顿银子,店里催得紧,所以这才回来拿荷包来了。”她陪着一张苦脸,臊得满面通红。 长忻倒吸一气:“你今虽无十错,却也占之二三。一错,你若能收心敛性,就不会私出宫门;二错,既出宫门,四处戳撩,这才成了孽果;三错,因由已生,却不曾悔之,反和我说笑。如今你不若同我一齐进殿去罢,稍后我定了人,你与眉襄改扮从后殿出宫,先去将账填平。” 孟姝道了谢,跟他身后。忽道:“王叔来不得了,他日前在法恩寺为着老泰山做了场法事,现下还住在寮房,听闻皇兄择妃,特托二哥来送了一只铜雀,不过二哥身子不耐,已回了府里由着下人侍奉汤药了。”她从眉襄怀中抱出一只方盒来转递与文琦。 眉襄伴她身后,四人前后跨步进去。孟姝与长忻在偏殿坐下,前殿则摆宴招待京都贵女。稍时,有女官给二人倒了茶水。“这是顾渚紫笋。”长忻浅啜一口,自另去倒了一杯递与文琦。“一年仅出一茬,今就借这择妃之喜赏你罢。” 文琦双手捧过,却不掀盏品鉴。紫笋固为珍品,但并非皇门专供。凡望族世家或商贾平民皆可得一二。这茶过了他的手转赐给她,便是极大的恩惠。于他而言的皮毛之物随赠外人,不论是什么,总带了些动人的质地。“倒叫你品了,怎反是掬起来了?”长忻问她。 文琦不得法,只可依他小饮了一口。“嗅之醉人,啜之赏心,不愧为极品。”她道。长忻最知她心思,此刻不定怎么觉自己乘势使气。他冷笑一声,转而去看窗外初发的山茶。孟姝眼见话中不对付,忙道:“我与皇兄常有私交,他最是寡淡,鲜少如今日般有兴致。”一句话含了双关之意,既警示了文琦,今时长皇子择妃,她不该因意气扫他的颜面,又缓了气氛,两边都不算失面。 窗影下坐一女孩,长忻忽道:“那姑娘是谁家的女儿?”孟姝顺他目光望至,少女身着天青色襦裙,眉目不语而庄,掬的是一副闺秀模样。于是笑道:“那位是嘉义伯的幼妹,名阮。我和她常有往来,点茶作画,她无一不通的。那年皇后设裙幄宴,阮阮也曾露过脸。怎么,皇兄是心悦阮阮,要聘她为妇?” “那便就她了。”长忻起身,从文琦手中接过长盒,里面躺着一支铜丝挽的花树簪。年数稍长,簪尾已生了包浆。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愿想——宏大的,微渺的,鄙恶的,良善的,或者是掷地有声的,喃喃细语的,昔日的故人和今朝的新妇。 十岁的萧长忻,从皇后手中抢过长簪,尾翼的尖处划破他稚幼而纤瘦的掌心,留下一道灿艳的痕迹。那簪曾斜插在他母亲的云鬓间,步履中曳曳流光——那是他眼见的美人。而今这支铜簪在他手里,也许长忻以为握住簪柄,也就保住了母亲的亡物。少年的眼中没有感伤春秋,只有分明的爱恨与情仇。 有人去传林阮,长忻踱步至屏风后,她整顿衣裳随女官一路前来。他在后面大概瞧了个剪影,少女不过十六七岁,身量娇小,鬓下别着一支山茶,纵满室珠光,也衬她光彩。他低头从盒中拿出铜簪。林阮在他面前敛衽作礼,长忻轻托她起身。“嘉义伯家的女儿,果真不错。” 她面颊羞红,不敢看他。长忻将簪插在她的发上,而后低头看了一眼。“这原是我亡母之物,今便转交于你。”皇长子中馈乏人,且又寡居多年长踞京都。好一株兰芝玉树,只可惜根茎错结,招风得很,因此成亲后便要携妻就藩。“诸种事宜王府礼生会同嘉义伯府交涉。”长忻落下话,与孟姝一道去了偏殿。 日前杜御史上书陈表,篇内皆是请老之言。想那年仲岚中举入仕,迄今卌年有余。杜家本是簪缨贵胄,便是无心科举,也能得一身体面。只是皇帝未许,早朝晏罢便命楚、晋二王并一干宗室子作陪。长霖病弱,就未曾劳他。结果未想,几人闻听是同御史一道共用飨宴,忙奔逃似的出了泰和殿。 原是御史尤喜臭干子,顿餐必有且从不顾人之感受。每每铜豆呈了上来,总是难言其臭。几人胃浅,闻不得味儿,于是索性道辞赔礼。皇帝先道:“也当真屈了这些个晚生,畏畏缩缩地不成气候,御史见笑了。”仲岚俯首作揖:“臣惶恐。” 皇帝笑道:“诚儒何至请老?你我君臣互佐已近卅年,以你之才德可比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