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润州之战(三) (第1/2页)
第二日,叛军继续对润州发动猛攻。 叛军士卒顶着城头上的矢石如雨,前赴后继的攀爬着云梯。有那么一瞬间,看到士气如此高涨的叛军,守将袁亨一度怀疑自己才是叛逆。 朝廷在江南,如此不得人心? 然而战局并没有给他过多考虑的时间,面对叛军攻势,袁亨也算是拿出了全部的手段应对。 润州刺史魏宗卿也组织了一千青壮参与守城,总算让摇摇欲坠的润州城,挺过了第二日。 而傍晚时分,江对面的瓜州渡来了一艘小船,送来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三千安国军将士已经在瓜州渡待发,为了防止叛军袭扰,所以会在夜间渡江来援。 入夜,原本用于运送漕粮的千石漕运船只分批次的将三千士卒运送至润州北门,由水寨入城。 袁亨布置好夜间防务之后,亲自来到北城迎接扬州援军。 “陆兄弟,有劳了。” 扬州的来的三千安国军士卒趁夜入城,极大了缓解了城内守军的压力。因此袁亨见到陆勋之后极为兴奋,而且二人同在李世忠帐下为将,还是一起经历过大战的袍泽兄弟。 而令人袁亨极为意外的是,援军之中才藏着一个大人物。 “傅三郎?”李昭信在见到陆勋旁边的年轻将领之后直接惊呼道。 袁亨听到这声惊呼之后,有些诧异的看向李昭信,然后看向老兄弟陆勋旁边年轻人。 李昭信这声“三郎”叫出口后,马上又肃容道:“末将李昭信,拜见大都督。” 袁亨这边也才明白过来,难怪看着陆勋身边上的年轻武人气宇轩昂,原来是扬州大都督、副元帅武安侯傅津川亲至。 “见过大都督。” “袁将军李二哥不必多礼。” 李昭信是李世忠之子,上京的勋贵子弟中,自然不可能不认得傅津川的。 袁亨看着身穿一身玄色圆领袍,头戴幞头,披着披风的傅津川也啧啧称奇,因为没有着甲,一开始还以为他是陆勋的幕僚呢。 “大都督为何亲至?润州虽然尚在,可按照叛军的攻势,能不能守过明天还不好说啊。” 袁亨颇有些意志消沉。 傅津川道:“总要看看叛军战意如何,做个心里有数。” 袁亨听闻此言,拱手道:“大都督老成持重,末将佩服。” 什么叫盛名之下无虚士? 袁亨原以为傅津川虽然是国朝名将,几次大战,展现的都是其武勇绝伦,以及两军对战时候的战机把握能力。 却没想到如此年纪,已有赫赫声名,对敌却如此慎重。丝毫不像个弱冠之年的勋贵子弟。 这才是国朝名将该有的样子。 傅津川却笑道:“袁将军过奖了。” 而袁亨身后的长子袁纲听到几人对话,半天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位就是武安侯傅津川? “拜见大都督。”袁纲情绪有些激动的说道。 袁亨也顺势为傅津川介绍道,“大都督,这位是犬子袁纲。” 傅津川上下打量了一样袁纲,看看这年轻人手上的厚茧随口道:“将门虎子,有些锐气,不错。” “谢大都督夸奖。” 寒暄过后,袁亨带着傅津川来到了南面城墙,并且拿出了李昭信和袁纲所画的叛军的营帐部署图。 城头上的灯火,忽明忽暗,抬头看着数里之外的敌军大营,灯火通明。 “观其立营,叛军之中有能人啊。” 第三日,太阳照常升起,叛军照常进攻。 只是对比前两日,更多了些手段,无数民夫辅兵在甲士的驱赶之下,开始负土填壕。 因为有了安国军将士的加入,守军的压力顿减,兵力也不在像前两日一样捉襟见肘,可以从容的轮换队伍。 傅津川依旧未曾披甲,只身穿一身圆领戎袍,并且也没有展露旗号,城中军士也只当他军中文吏。 除了几个守城将领,以及刺史魏宗卿,也没人知道扬州大都督武安侯来到了润州城。 望楼之上,傅津川看着已经成阵的叛军,正在有条不紊的一队一队的前后加入攀城作战之中,叹息道,“吴逆举起反旗不过月余,虽然有数万叛军作为根底,但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成军作战,还能有如此战意和军纪,这定然是谋划日久了。” 甚至傅津川可以肯定的说,虽然军士可能是最近招募的,但作为骨干的什长、伍长、队正、旅率甚至校尉,这些级别的一定是都是老军伍。 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让叛军有这样的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