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首战!(上) (第1/1页)
席上众人惊呼:“以战养战?” 李璋:“不错!” 都督府幕僚:“不妥,如此暴虐,百济国内肯定再起反叛大旗,人人喊打,该如何平定?” “如何不妥?我看定国此计甚好,难道要让弟兄们天天饿着肚子打仗吗?” 厅内顿时争吵起来。 刘仁轨示意安静:“定国你继续说!” 李璋拱了拱手继续说道:“当然,以战养战,不能对付所有的百济人!” “反叛的大多都是地主土豪,多是贵族,士家!” “底层百姓们不一定想要反叛,只是被豪强裹挟而已!” “他们只想有地种,有粮吃,根本不管你是哪个王,哪个朝廷!” 众人,连连点头。 “平定叛乱,打下地方山庄,夺得的粮食,我们拿大头,留下一些给当地百姓。” “再将叛乱的世家豪强土地,分给当地的百姓,这样既能得到粮食,又不伤民心!” “得到的金银财宝,拿出一部分上交给朝廷,可以拿出一部分赏赐征战有功的将士,若粮食不够,也可使船回国内采买!” “诸位觉得如何?” 厅内众人,议论起来,赞同居多! 刘仁轨最后拍板:“就依定国所言!”....... 次日,百济,熊津都督府,李璋拒绝了刘仁轨,留在府中的请求。 刘仁轨见挽留不住,就在新来的援军中,挑选一团府兵交于李璋。 离别时刘仁轨:“定国年岁尚小,但与老夫交谈甚欢,此去淳牟县如有凶险,不要逞强,需派兵求援!” 李璋拱手行礼回:“定国谢过刘叔,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刘叔请回吧!” 说完转身离去....... 众人与船队顺着来时的江河,回到海口,接着转道向东驶去。 七月初七,一行人在向导的带路下终于到了淳牟县。 原本的县令,是当地的豪强,此时正在城门上,和县里的士绅望着城下的军士。 城门下是新派来的是大唐县令! 这可是个慎重的事情,眼下扶余王有再兴之意,若开门迎唐军入城门,日后若唐军撤退,被清算时就是抄家了! 与地方士绅,争吵半天,最终得了个结果,不开城门,但为了不引起唐军的愤怒,在吊篮上放入银钱百两,和许多rou食,试图缓和。 李璋在军帐中,听着县里派出的使者说的鸟语,一旁的木英不断的翻译成汉话! 一开始都是奉承之语,说着大唐军事繁盛,李璋这个新来的县令,如何才华横逸之类的话。 当听到后面不开城门时,李璋皮笑rou不笑的站起身子,走到使者面前。 那使者见李璋对他笑脸,顿时放松了下来,连忙笑脸相迎。 李璋突然一拳打在那百济奴的脸上,恼火的喊道:“你m个巴子,不开城门,还在这磨磨唧唧半天,耽误你爷爷的时间!” 接着对一旁的王平王安兄弟俩喊道:“把他拉下去,绑在车上,等会攻城时,杀他祭旗!” 那百济奴好像听懂了什么,哭鼻子抹泪不停的磕头,妄图最后的挣扎。 李璋见状动了恻隐之心摆了摆手:“算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咱们好歹是个文化人,就让他做个军奴吧!” 蒋云峰,和木英将他拖了出去。 李璋对王平兄弟二人喊道:“召集军中所有副队以上的军事长官,来我帐内参谋作战攻城!” 王平,王安:“是,司马!”....... 军账内,李璋坐在主座上,左侧是刘平桠,蒋超,封德茂,冉瑾,都是他的佐官幕僚。 右侧则是团校尉崔锦,和手下的三名旅帅,及军中队副以上的军官。 李璋直接单刀直入:“狗日的,居然不开城门,我意攻城,诸位觉得如何?” 崔校尉站起身子拱手道:“司马,来时的路上,我已打听到此县城,有守军六百余人,如果加上城中护卫,壮丁,估计有三千多人守城,我看不如求援熊津都督府吧!” 他手下的基层军官,也纷纷附和。 李璋拍了拍桌子,大声说道:“肃静”! 军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李璋转头看向王平:“你让木匠把我带来的投石机,组装起来,再将船上的鱼油搬下二十桶,倒入陶罐之内,插入草绳!” 王平:“是,司马!” 接着对蒋云峰小声说道:“云峰,你去将那几名盗墓贼叫来,不要告诉其他人!” 蒋云峰:“是司马!” 李璋转头看向席上官员说到:“此时天色渐晚,令军中原地扎营,埋锅做饭,周边要多挖壕沟,以防夜里袭营!散会!” 李璋不管军帐中的闲言细语走出大帐....... 夜幕降临,李璋军帐内,聚集了之前投靠的七名盗墓贼。 “都听明白了吗!” 几人单膝跪地:“公子放心,如此大任交于我们,定不会失手!” 李璋:“好,若此计能成,你们当属头功,我定想办法为你们博得官衔,去吧!” 夜里李璋巡查哨位,听到底下的士卒说:“你说咱们这位李司马,到底行不行?” “年岁尚小又是个小白脸,当然不行!” 李璋突然说道:“谁说年纪小就不行?” 顿时把哨兵吓了一跳,见到原来是李璋,头上冷汗直冒,说了坏话被官长听见了,连忙行礼求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