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室子弟开始的大唐生活_第四十五章 建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建设 (第1/1页)

    大唐龙朔二年,八月初九,淳牟县

    此时正是酷暑炎夏之时,亏得淳牟县在近海,海风吹着也就没有那么热了。

    上月中旬,已让蒋超率船队回国,上千的奴仆挤在空间狭小的船内,地方不够,就征集了江边渔船。

    挑选军奴的也进入尾声!

    截止今日为止,最后文册统计,还在纸面上的淳牟县人口(不加唐军和奴)

    有居民九百七十六户,二千六百七十四口,其中成男壮丁五百三十五口,妇九百二十三口,其余皆老幼。

    这些人由刘县丞,登记造册,一式三份。

    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匠人的,还为他们专门派发了匠籍,分发口粮。

    淳牟县现在有士卒五百七十三人,军奴六百,奴婢两百,幕僚军官无算。

    随着封城,淳牟县内的粮食,物价极为昂贵。

    李璋看着城墙老旧,又颇为矮小,不堪重用,就在护城河外,想着再建一座。

    由此护城河变成了内河,为了防止敌人攻城,李璋下令在周边空地挖设壕沟,削尖木头,竹子,铺在底下。

    缺乏劳力,就从城内的壮丁,壮妇

    招募人口,每日每人给粮五斗,表现好的可为甲长。

    这几日他带了一批匠户,幕僚,在抄完家的空宅子里,规划修建内城,县衙,军官,幕僚府邸,还有军营。

    在选址地,规划建设靖寇城。

    很快,众人便商讨好了设计规划图,内城在淳牟县城东,周围近一里长,这里都是之前抄家,空出来的宅子,无人居住。

    设计规划,城墙上城门上的垛口,设口,防御设施都有,挨着护城河,内城有数十个水井。

    粮仓,钱库,军械库,草料场,马场,以及庙宇,一应尽有。

    各类的府邸,宅院共计三百三十二间,队副以上的军官和幕僚,每两人一间,配备两个奴婢。

    底层的军士是十人一间小宅院,方便召集,挨着粮仓和军械库。

    军奴则是由李璋挑选的二百个伍长集中管理,加上伍长十二人一个小宅院。

    规划好后,几乎城内所有的牲口,人力都被调动起来。

    外城墙和内城的建设,以极快的速度建设中。

    一时间无数的壮丁壮妇,挑着箩筐,扛着木锄头,木铲子,奋力的挖土挑土,烧制泥砖。

    积极的原因是因为每日包三餐,还有五斗粮食可以带回家。

    到了晌午,众人纷纷放下农具,由官兵组织到一起,看到今日又是米饭,还有一桶的清蒸海货,还有一桶素菜,众人都是喜笑颜开。

    快速的吃完了,休息两刻,并又拿着农具去干活了。

    看着热火朝天的场景,刘县丞与身边的幕僚,虽然每日忙的头脚倒悬,但还是高兴地抚了抚胡须。

    “嗯,如此速度,不需两月,便都能建成了!”

    “不错,兴许还要再快一些!”

    被挑选的军奴近些日子,都在训练木刀盾牌,由封县尉统帅,加上挑选的伍长,编为辅兵队,军官无算,共计八百人。

    配备的武器,也都是之前缴获的,军奴每人配铁制长刀一把,藤蔓盾牌一只,队中的副伍长配矛一只,皆着皮甲。

    平时不领军器,遇到战时,发放军器,分批派往各旅帅手下任用,作为先锋。

    内城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外面的城墙修建,也不是一会儿半会儿就能完成的。

    想着周边还有不少的村镇未收复,军奴训练再多,不如实战管用,就令木英带人打探了周边的消息。

    打听了几日,得知这附近,有几个小地主盖的山城,地方不大,但储存的粮食不少。

    找了军中天气博士,看了看最近的天气。

    领了二百唐军,三百辅兵,向周边的村镇进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