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3.商议 (第2/2页)
鸡蛋肯定没问题。 用韭菜一起炒,比单独煎蛋更香更耐吃。 原本还打算买一块老豆腐,用刀切成薄片后,把两面煎得金黄,再加一半韭菜进去,把吃剩的毛豆也一起滚一滚,想想就馋人。 可惜去得晚了些,豆腐已经卖完。 听mama和弟弟在商量个体户的事,也认真思考起来。 “我觉得冬冬的提议不错,现在县城这样的个体户有不少,也没看到谁去抓他们。”祝凝最后说了自己的想法。“问题是你们打算卖什么?去哪里搞货物?” 卖东西问题不大,关键是货源在哪里? “我会找乡下的同学想办法。”夏臻自然不好说自己有禅境花园。“只要隔几天去一趟,总能搞一些蔬菜瓜果回来。” 供销社一般会定时去乡下收购农副产品,然后挂在门市部销售。 也有胆子比较大的农民,偶尔偷偷送一些进城销售,只要数量不大,没人发现,自然也没事。 如果大批量买卖,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你确定能搞到蔬菜?”夏凝再次问了一句。 她在供销社上班,也知道父亲如何去乡下收购东西,所以对这一套非常熟悉。 如果有稳定的货源,只要小心一些,赚些钱肯定没问题。 “放心,如果搞不到货,或者有危险,这件事就当我没说。”夏臻怕她们担心,最后下了保证。 赚钱肯定重要,但是他也不希望mama和jiejie因为自己的原因,天天担惊受怕。 “这样就没问题了。”祝琴母女俩听他这样说,同时松了一口气。 吃过晚饭,刚收拾好桌子,看到周晓聪推门进来。 “昨晚去哪里了?”见他春风满面的样子,夏臻忍不住好奇。 昨天很反常啊! 以他的性子,晚上肯定会来自家坐一坐, “上厂里办的培训班。”周晓聪大大咧咧坐下来,一脸得意。“周二和周五每天晚上上两个小时的课。” “不得了啊!咱们的晓聪哥居然有了上进心?”夏臻听后,是真的大吃一惊。“具体学什么?” 旁边的祝琴见儿了阴阳怪气的样子,白了他一眼。 “学机械制图。”周晓聪像是没看到夏臻的表情,依然得意洋洋地回答。“领导说了,如果以后能通过考核,有机会调去办公室当工程师。怎么样?就你有上进心?不许我进步啊!” 老妈和奶奶知道这个消息后,把他夸成了一朵花,一再叮嘱他好好学习,别辜负厂领导的期望。 他现在自信爆棚,对上还没考上大学的夏臻,自觉已经不输于他了。 “确实不错。”夏臻听清楚后真诚地夸了一句。“你已经学了一年多钳工,学制图肯定比其它人快,如果这个方向发展顺利,未来未必比大学生差。” 大学生如果分配到工厂,也不过是工程师。 而且大多需要去车间熟悉一两年,才能真正派上用场。 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成就未必比别人低。 “我也是这样想的。”被好友看重,周晓聪只觉得全身都爽透了,头也不自觉地抬起来。“你也加油,如果考不上大学,别怪我不认你这个兄弟。” 在他看来,现在两人已经平起平坐了。 如果夏臻考不上,那不是被自己比下去了? “放心,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的。”夏臻信心十足地回答。 祝琴望着两个相互打气的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 “你以后就住在冬冬家了?”看到帮自己倒水的李自强,周晓聪伸手用力拍了拍他的肩,不确定地问。 从奶奶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只是没想到,好友居然会收留他。 比起夏臻,他跟李自强其实更熟悉。 小时候大家经常一起玩打仗游戏,而好友因为身体不好,很少出门。 还有一个原因,是李家台门年轻一辈孩子的名字,大多是李自强的爷爷取的。 他是晚清最后一批秀才,学识渊博。 解放后因为成份是富农,吃了不少苦头。 李家台门以前就是他家的房子,被没收后,分给周围无房的县城居民。 他家现在只剩下西北首两间房子,跟陈宗堂家相连。 陈家以前是李家的雇工,据说陈宗堂的母亲当初带着儿子来讨饭,被李自强的爷爷收留,给家里人做饭。 解放后,她捏造了李家不少罪行,所以两家关系一直闹得非常僵。 “嗯。”李自强有些不自然地应了声。 被人当面这样问,多少有些尴尬。 同时怕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夏家人被陈宗堂一家针对。 “夏婶婶是好人,你懂事一点,别给她们添麻烦。”周晓聪原本有很多话想跟他说,现在面对面站着,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难道告诉他,夏家条件不好,别拖累她们? 这不是赶他走吗? 又或者跟他说,去自己家生活? 问题是自家兄妹两个,家里房子已经很紧张了,真的加不下一张床。 “他是我弟弟,也是你的弟弟,你这个当哥的,以后要多照顾他,别信口开河吓唬人——”看到两人的窘境,夏臻站起来打圆场。 “放心。”周晓聪恢复了自然,伸手搂住夏臻的脖子。“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一定会把他当成亲弟弟——” 重新坐下来后,忽然得意一笑。 “干嘛?”夏臻总觉得他的笑容里有古怪,没好气地反问。 “让你猜个谜语。”周晓聪把身子靠在他的肩上,说了谜面。“老是赊帐,打一字。” 这个谜语他猜了两个小时,依然没猜出来。 最后还是听了答案,才醒悟过来。 想来也能难倒一直觉得自己很聪明的好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